1)317以利驱之_三国大教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栾奕就这样借助栾家商会在商场上不可撼动的地位,将上下游产业引入了豫州.而与之相通的,他的上下游商会同样也有着各自的产业链。一条条脉络清晰的商业链条,在栾奕穿针引线下,绕进了豫州,并在广袤的豫州平原上支撑了一张裹满财富的大网。

  教区各大商会在豫州兴建产业,为豫州带来海量的财富,这部分收益甚至比土地交易得来还要多上许多。

  栾奕把所有收益全部拨给了卢植,责令其用这笔钱财救扶灾难和修筑州内重镇城墙、桥梁。同时,他还给卢植下达了一个硬性任务,要求其在即刻修一条从汝南穿兖州直达济南的商道。他还要求商道必须可以容纳八辆马车并肩行事,且在路段上每隔五十里设置一座哨所,保证官道安全、畅通,以防山贼劫掠往来客商。

  如此一来,结束了青州、徐州段大运河工程的工匠们又有了新的用武之地。同时豫州地处中原腹地,南通荆州扬州、西可达汉中,乃是向西南开展贸易的毕竟之地。宽敞安全的官道建成以后,豫州的交通更加便利,经济繁荣速度也就自然再上一层,形成了良性的互动。

  复苏的经济给豫州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新的土地主,新的工坊,新的商铺在带来财富的同时,还为豫州地界上的百姓送来了海量的工作机会。

  农人有地可耕;工匠有工可作,死气沉沉的豫州焕发起了勃勃生机。

  当然,与教区其他州郡相比,豫州的这点生气最多只能算是星星之火。

  只不过,俗话说得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良性的社会形态已然铸就,剩下的只需随时日增长,让它自主发展。

  随着栾奕借用经济杠杆炮制的系列措施全面铺开,仅用短短半年多时间,深陷在萧条泥沼里的豫州便出现的明显的复苏景象。这让曹操一度震惊不已,面对如此境况,曹操直呼“子奇真神人也,能让豫州这么短时间恢复生产,并走向富裕。堪称奇迹。”

  更让曹操震惊的是:三年后,汝南至济南的商道正式投入使用,豫州的工商农业又得到了进一步的飞跃。并一举成为大汉首屈一指的旱码头。

  而所谓的旱码头,便是与漕、海运码头相对的陆运码头。来自教区各地的商品货物通过陆运在豫州集结,又以此为中转站转运荆州、益州。反过来,益州、荆州的产物也会运到这里,再转去教区和河北冀州并州幽州等地。

  借助得天独厚的地利,豫州就这样成了中原地区货物的流转地,与之并生的还有一座座巨大的市场和规模宏大的集市。

  巨宗商品贸易带动下,豫州的经济迅速崛起,生产总值眼见就要超过徐州。

  当然,这是后话,与眼下时局的走向暂时无关。

  大汉圣元五年,圣母教教区各地在tian

  请收藏:https://m.shw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