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0.君子动口也动手_明末之兴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己将来还可以混一个从龙功臣呢?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大量江南读书人投奔到了安国军怀报,大大充实了安国军的基层管理人员数量。

  加上江南发展大会成功召开之后,安国军与江南众多大族达成了合作意向,顺便获得了大量的钱财和粮食。一直困扰安国军的粮食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民兵队伍也开始爆发式的增长。

  人员的爆炸式增长,不免会带来良莠不齐,降低整个安国军的人员素质。鲁若麟又是一个精益求精的主,肯定不会轻易将那些新进人员放出去参与管理,最起码简单的培训和考核还是必须的。

  以前的时候,安国军培训新人速度较慢,主要是因为能够担任教员的人非常少,造成生产远远跟不上需求。

  因为安国军一直大力扶持教育与培训,培养了一大批的骨干人才。通过裂变的方式,大规模培养新人已经不像最开始的时候那么捉襟见肘了。

  一教五十,五十教两千五,至少在安国军治下,已经基本完成了教育覆盖,人才培养已经进入了良性循环。

  只要投入跟得上,安国军的基层队伍发展只会越来越快。

  安国军这样肆无忌惮的招人,最担惊受怕的就是原来的朝廷官员了。傻子也知道,一旦安国军的新人们培训完毕,就是安国军大肆扩张并取代朝廷原有治理体系的时候。所以这个时候他们必须要有所动作,用来抵消安国军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而重新让国子监的学生们回到朝廷怀抱,就是他们拔乱反正的第一步。

  国子监的学生们终于被放出来了,来到南京的大儒们迫不及待的进入国子监,开始为学生们讲课,以拯救他们被安国军“污染”的心灵。

  刘宗周作为第一个进入国子监讲课的大儒,在讲课时要求国子监学生坚定信仰,效忠朝廷,不要被别有用心的人所蛊惑。

  朝廷才是天下正统,其他人不过是乱臣贼子,肯定没有好下场。

  可惜的是,虽然在安国军军营里呆的时间不长,但是国子监学生们受到的影响太大了,再也不是之前好忽悠的热血青年了。

  刘宗周在讲台上说得天花乱坠、引经据典,底下的国子监学生恭恭敬敬的听完,一切似乎非常完美。

  但是到了自由交流时间,画风就完全变了。

  “学生敢问先生,先生家中有良田几何?商铺几间?岁入多少?每年缴纳朝廷多少赋税?”一位学子起身问道。

  刘宗周没想到国子监学生不问经史子集,反而问起了他家的收入和税收,顿时场面有些难堪。

  好在刘宗周也是久经风雨的人物,神色未有任何变化,平静的回答道:“老夫专心治学,对这种身外之事委实不太上心。”

  “身外事?不上心?先生过得真是惬意。想来先生家产丰厚,衣食无忧。否则也不

  请收藏:https://m.shw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