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0.君子动口也动手_明末之兴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会出入豪车骏马,奴仆侍女数人。学生家境贫寒,每日为衣食发愁,以致影响进学。学生敢问如何才能达到先生这样的境界?”这个学生惨笑一声,真诚的问道。

  庸俗,实在太庸俗了。怎么能和刘宗周这样的大儒谈物资享受呢?读书人就应该不食人间烟火,张嘴就是铜臭,实在是俗不可耐。

  “放肆!你不专心治学,尽关心一些身外之物,如何能有长进?读书人就应该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如此才能有苦尽甘来的一天。”刘宗周还没有开口,国子监祭酒先忍不住了。

  “苦尽甘来?考上举人、进士,各种孝敬接踵而至,良田美宅唾手可得,祭酒大人可是说的这些?”这个学生明显有些自暴自弃了,说话毫不留余地。

  “你……简直愚不可及!”这种官场潜规则只能做不能说,现在被当场说出来岂不是打读书人的脸。

  “看来安国军说的没错啊。考上举人进士所获得的那些福利远远超出了朝廷的规定,这些钱财原本是应该交给朝廷的,最后却肥了那些读书人。将损公肥私说得如此冠冕堂皇、理所当然,也只有咱们这些读书人了。”这个学生自嘲的说道。

  “疯了,完全是疯了!来人,将这个疯徒给我押下去,严加看管,本官要削了他的学籍,开革出国子监!”这个学生是不是疯了大家不知道,祭酒大人这个时候已经快被气疯了。

  “慢。”刘宗周抬手制止了祭酒,“读书人的待遇是太祖陛下的时候就定下来的,目的是鼓励和激励读书人奋发图强,学有所成之后为国效力,何来损公肥私之说?培养一个读书人实在不易,若是没有朝廷的扶持,则圣人之学日衰,华夏之礼无继。礼崩乐坏、天下大乱、民不聊生,那样的日子实在太恐怖了。”

  “先生,朝廷如此支持读书人,本应是儒教大兴、天下太平,何以大明各地叛乱迭起,连先帝都被叛军逼得驾鹤西去?”学生不依不饶。

  “天下贤良之士众多,奈何圣人不用,方才有此浩劫。你看,江南百姓安居乐业,未有北方之乱局,何也?正是因为江南乃我大明的文教昌盛之地,天下读书人泰半在此。百姓得圣人之学教化,明礼仪、知廉耻,安能不大治?”刘宗周这样的文人从来不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要怪也只能怪皇帝用人不当。

  “大治?先生认为江南算得上大治吗?学生出身贫苦人家,家中甚至没有一亩薄田,全靠租种村中大户土地为生。为了供学生读书,家母和家姐除了在田间劳作,还要日夜不停的纺纱织线才能勉强维持下来。”

  “学生家中没有一亩田产,但是朝廷的赋税却从来没有少过。辛苦劳作一年,所得大半都被大户和朝廷拿走了,自己还要忍饥挨饿。一旦家中有人生

  请收藏:https://m.shw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