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章初砺胡锋之二(下)_新中华春秋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茬,朱明理也颇为气闷,怎么只有这么少的火器,“不过,红夷大炮的药与炮子找到了不少”。

  “你就埋这地雷埋了一晚上啊,找我啊,我们辽边当兵的哪个不会啊?”陆浩天想到这些南方人没见过世面,嘻笑起来。

  朱明理聪明的七灵八窍,那能听不出来,正待反唇相讥,付明却轻咳一声,打断了两人即将到来的嘴仗,沉声道:“这样吧,浩天,你找些老实可靠,嘴巴严的家伙,帮助朱旅座一起把地雷埋好。”

  “是!”陆浩天立即拱手听令。

  付明接着向顾炎武颌首道:“先生,你把诳敌人进口袋的方案说说……”。

  顾炎武向陆浩天笑道:“此计于陆将军而言忒凶险,学生怎么说,都是纸上谈兵,将军你却是九死一生。”

  陆浩天正待发言,朱明理却在旁抢先挤兑道:“陆小哥的胆识,可是你我不能想见的,顾先生你可是过虑了。对吧,浩天,哈哈哈”。

  陆浩天随即道:“那是自然,总比在地洞里往外钻,强似百倍。”

  刘肇基听到这儿,有点坐不住了,说什么陆浩天也是自己营中的将领,不好太和主公身边贴心的红人过不去,“甫新,不要放肆!”。(甫新是陆浩天的字。)付明并没多言语,只拿眼扫过嘴仗不停的二人,这两家伙便都噤声听顾炎武的布置。

  一番布置完毕,付明遣走众将,只留自己一人坐在小屋之中,那两枚地雷也被他留在了桌上。摆弄着眼前的火器,付明心中很自然地想起了远在广东的沈仲玉、陈博,这枚棋子布得很远,但愿会收得奇效。

  火器的研制并不顺利,尤其是火枪,安全性与准头、速度都实在太差,几个月下来仍然进展不大,工艺上的要求实在太高了。付明想到这儿,就很苦恼自己不是工科出身,否则许多办法是很简单的,一点就透嘛。

  相比之下,火炮的研制就好很多,崇祯初年李之藻、徐光启以及当时的两广总督王尊德等人都曾在佛山组织铸炮,是以制炮的师傅现在再做起来,正所谓“轻车熟路”。新炮只有八十多斤,每次可以发二十五斤重的炮弹,比起动辄上千斤的红夷大炮不知要轻多少,装填容易,发射又迅速,而且威力不减,炮身还可以经得起较长时间的连续发射。

  成功的原因有两点:第一,迪马斯的帮助很大,这家伙炮兵队军官出身,非常轻松地就发现了“国产”火炮的许多问题,指出红夷“原装”火炮具有管壁较厚、炮管由前至后渐粗、且倍径(指火门至炮口之距离与内径的比例)较大等特点,故射程提高、杀伤力增强且较不易炸膛。此外,西洋火炮的炮身多安有准星和照门,以为瞄准之用,两旁并铸有炮耳,便于架设在炮车或炮架之上,以调整射击角度,操作相当

  请收藏:https://m.shw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