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九章初砺胡锋之二(下)_新中华春秋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方便。最重要的是要利用仪具以提升火炮瞄准精密度,这一点与付明的指示不谋而合,付明要求两点:首先是炮的规格要统一,这样配件即使损坏也容易更换,炮兵也可以随意换炮,而无须每换一炮都得先行调试;其次,最终用炮的是人,一定要掌握用炮的方法,并且责成迪马斯授课,成立“炮兵学校”。为了这个,就连沈仲玉都成了迪马斯的学生,他把家乡带来的可靠、聪明的壮丁一同组织起来听迪马斯讲解:如何用铳规量度仰角以调整射程远近的方法,以及如何快速填弹,如何刷清炮镗。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批职业炮兵就从这些泥腿子中诞生了。

  其次,佛山实在是个好地方。明季,闽粤地区所生产的铁,品质冠于全国。此因当时北方的森林已几乎被滥砍尽绝,由于木炭和木柴价贵,以致多用煤来冶炼,此举虽可使火力增强,但煤中所含的硫,则令炼铁的品质下降,这样以木炭锻炼的铳筒较北方以煤火炼就者坚刚。更有甚者,南方的铸匠技艺较北方为上佳,已是公认之事实,虽说在火枪工艺仍有偏差,但铸炮仍不成问题。这要铸造不出好炮来,那可就没了天理。

  目前已经在佛山秘密生产的三座火炮,拉回沈仲玉与陈博的军营中测试,同时被用做“练习专用炮”,数万两换来的大炮这样用,虽然让人心疼,可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这座军营位于近海的一个小岛上,有趣的是,付明看过岛图后,根据其方位,尤其是图上标示的港口形状,他可以断定那里竟是“香港”。(“维多利亚湾”的标志性形状,稍未有点国家地理常识和关心政治的人都该知道,更何况一个昔日的团中央干部)上天似乎在开一个玩笑,那个本该是中国人蒙羞百年的地方,竟成了另外一段历史的开始。付明仍给那岛起名“香港“,这名字他喜欢,也让付明自己感到亲切。

  另外,沈仲玉与陈博最近的一次报告上汇报说,他们最终决定让迪马斯只买三艘海盗船,都是吃水只有八十万斤的中小型舰只。不过,因为是“军舰”,所以舰载炮比较多,最多的竟有三十二门左右弦炮呢,而且都是4寸的长短炮,使用的也是先进的舵轮,而不是中国的舵柄,三艘这样的舰为商舰护航暂时尚无忧患。这使深谙海事的沈仲玉下决心自己造舰,要造就造大船,造二百万斤的战列舰,能装备六十门**的那种。广东的船厂不是没有这个能力,但必须把几大“地下”船厂的工人与资金设在一处,才能成行。这使一直以为明末中国已根本没有能力制造远洋舰队的付明大为震惊,看来利之所在,天下趋趋。但这种协作,可就不是偷偷摸摸造炮那么简单了,这需要多少船台,多少船工。

  两

  请收藏:https://m.shw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