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60章 李乾的目的,秦桧上钩_满朝奸臣,你让朕怎么当千古一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过这次李乾却不想和文官们对着干。

  上书要让皇帝陛下重新开经延的大多都是些中下层文官。

  如秦桧、蔡京,包括侍郎以上的官员都很少上这种帖子。

  仔细想想就知道原因了,如今翰林院这么衰落,到好处的就是他们这些人。

  翰林院的会试副考官、同考官,三鼎甲的归属、礼部侍郎的名额、宰相的人选……

  翰林院就像一个倒下的巨人,他的遗产,甚至身躯都已经被朝中的其他衙门瓜分殆尽,澜泽着他人。

  如今这个已经倒下这么多年、快死透了的巨人又想复活,那些瓜分他的人会愿意吗?

  不过李乾做决定并不会太顾及朝中的这些高官重臣们,他的底气来自两方面。

  一是翰林院虽然衰落,但此时离他兴盛之时也不过百年,只是一代人的时间而已。

  人们的记忆还没有褪色,潜意识中,无论是普通的百姓还是朝廷的诸多官员,依旧还觉得翰林院会是文官们的那个圣地。

  如果真有人敢站出来,明目张胆的反对翰林院的复兴,那他肯定要面对大多数官员的口水。

  因为这违背了政治正确。

  当然,李乾也并不是要大张旗鼓,打着复兴翰林院口号做事。

  他只是想恢复经延制度而已,这也是他另外的一个底气来源。

  所谓的经延,就是选拔学识渊博的文臣,来给皇帝讲课,帮他学习各种经义。

  在这种形势的活动中,君臣的绝对尊卑地位发生了一些转变。

  有了类似师生的关系,皇帝不再是完全至高无上的,而臣子也不再处于绝对的低等。

  要不然为何帝师对于文官来说是无上的荣耀,被那么多人追求呢?

  除了这个名头上的好处,文官们还有实质的好处。

  皇帝只要肯听文官们讲课,就会在潜移默化中被他们影响,甚至被他们引导,按照文官们的意思来做许多事。

  这对他们来说何其痛快?

  以李乾对这些人的了解,这些文官绝不会放弃任何对皇帝施加影响的机会。

  所以只要他提出重开经延,就算是秦桧、蔡京这种人想必也不会拒绝……

  想归想,但李乾却没有贸然行动,而是在心中默默地谋划着。

  任何事情都要占据主动权,重开经延也不例外。

  李乾自然不能上杆子的过去,求着这些文官们重开经延。

  真要是那么干,后面一旦起了什么意外和双方不和的地方,李乾就要处于被动境况了。

  他想要的局面是文官们都过来求着他重开经延,在大臣们的苦苦哀求、甚至不开经延就上吊的局面下,软心肠的皇帝陛下才不得不勉强答应下来,先试行经延……

  但要造成这样的局面也有些难度,文官们已经在英宗皇帝和穆宗皇帝那里碰了两次钉子了,如今他们的热情劲儿已经消减了许多。

  再加上翰林院已经没落了这么多

  请收藏:https://m.shw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