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75章 双倍的赢,李乾赢麻了_满朝奸臣,你让朕怎么当千古一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满朝的文官、地方上的主政者,几乎都是科举一途出身,而科举的最终点,就是进士。

  也只有进士,才具备踏入最高庙堂的资格。

  一个地方进士数量的多少,就直接决定了未来这个地方在朝堂上能发出多大的声音,能谋取多大的利益。

  这年头儿交通不便,一个人一辈子也不见得能跑出去多远。

  正因如此,从同一个地方出来的人面对外人时,就格外具有亲切感,同乡之间的抱团的现象也更加厉害。

  从前的大乾朝堂上还有齐党、楚党、徽党等等同乡官员抱团而成的党派,只不过后来因为某些原因,这样的党派渐渐消弭了。

  但即便如此,每个地方的百姓、商人还是盼着自己当地能多出进士。

  这不仅是荣誉感的问题,还代表着切切实实的利益,进士官员们会反哺家乡,努力地为家乡的父老谋福利。

  就算你不主动谋福利,也有许多其他隐形的好处。

  就拿最直白的来说,严嵩出身于分宜。

  他在朝中任左相时,分宜的知县、郡守定然要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他们绝不敢在左相大人的老家肆无忌惮、鱼肉百姓。

  这不就相当于百姓的生活变相地上了一个台阶吗?

  李乾也知道一个很经典的例子,还是前世的改革家张居正,他未曾入内阁时便看到了明朝的漕运弊病,曾好几次提出过要将漕粮海运,缓解朝廷压力。

  但他入了内阁、当了首辅,有能力办成此事之后,就决口再也不提此事,甚至还出手打压坚持漕粮海运的官员。

  原因便是,想要在海上运粮,河上的漕船太小,必须要经得住风浪的大船才能走海路。

  但造大船就得要大木材,当时全国只有张居正的老家——湖广适合取用大木,但要那么砍树、再将树木运出省,必然会极大地劳民伤财,让百姓多服徭役,苦不堪言。

  再加上当时漕运集团的阻力等等,张居正便打消了海运的想法。

  想想便知,若换一个别的地方出身的、手段强硬的首辅,必然不会在意你湖广百姓的死活,由此可见,在朝中有个位高权重的同乡是多么重要。

  这还只是对地方的好处,对诸侯国来说,其中的好处更是数不胜数。

  有了这些好处,他们怎么可能不热衷帮助同乡的举人?

  李乾边想边走,不一会儿几人就来到了人群的外围。

  即便是大冬天,依旧有许多举人套着拉风的圆领黑绸袍,彰显着自己的身份,当然黑绸袍下面肯定还要套棉衣的,要不然就真是“要风度不要温度”了。

  “这位兄台,里边有啥热闹事儿?”

  外面的围观的一个举人被郑冠扒拉过来,脸上的热情和嘴角的笑却肉眼可见地冷化下来。

  可他见到郑冠的脸时,却直接一愣,似乎是认出了郑冠:“你莫不是郑冠?郑兄?”

  “

  请收藏:https://m.shw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