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9背上背囊_三国大教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圣元六年六月初九,盛夏里的济南国迎来了清凉的一天,天空阴沉沉的,向大地上喷吐着掺着潮气的凉风。路边、山上的树木在潮风吹拂下发出窸窸窣窣的脆响。

  历城城外的空地上不知何时立起了一座高台。台分三级,高十二丈,宽三丈,在空旷的平原上显得十分突兀。台顶平台上,十二面血红十字大旗分立四角,他们象征教会十二封号骑士。象征至高圣母教主的神圣女娲天旗居立在高台中央。

  此时,沐浴熏香过的栾奕就站在神圣女娲天旗之下,目视着高台下千军万马。

  台下共有八万大军,他们分别是教会的中央军,负责拱卫大汉新都、圣城济南的常备兵马;青州吕布帐下圣熊军;兖州教会常驻卫士;豫州卢植帐下的白羊卫。

  八万大军分十六个大方阵,每个方阵代表一个团级作战单位。每队又分四个纵队。

  方阵在高台前分为四排,南北方向一字排开,从最南端到最北边足有一里多远,旌旗招展,浩浩荡荡,人头涌动,却又安静到落针可闻。

  阵中卫士一身素衣,银甲,背负双肩背包,包内装有换洗的军服、宿营被褥,以及三双纳好的鞋底。

  其实,在此之前这些用具都由后军负责往复运送。后来,在栾奕授意下,让卫士在行军中将它们背在了身上。一方面,减轻了后军辎重运输的难度;另一方面,避免补给不及时致使士卒赤脚作战,或衣着不暖,从而影响士卒们的战力和作战积极性。

  在背包左侧的带囊里,装的是一小袋足够士卒食用两天的小米。以备突施奇兵,孤军深入,或粮道断绝时临时服用。同时,还能保证大军行军途中,那些不甚掉队,流落荒野的士卒不会无粮可吃,忍饥挨饿。

  这一举动不可谓不人性。汉时不像后世那般,到处是高楼大厦,到处是人满为患的村镇。此时,人口覆盖率要比21世纪低得多,以大汉辖域而言,还有超过40%的地域属于无人区。而且这些无人区多在深山老林附近,很容易迷路。

  在大军行军过程中,由于人数过多,难免出现调度不周之事。小股部队和个别兵丁不慎脱离大军,与大军走失的事时有发生。在过去的时间里,很多这样失踪的卫士迷失在深山老林里,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活活饿死,或惨遭猛兽袭击的不在少数。

  所以,栾奕特别为卫士准备了单兵粮草。以备他们在迷路时不至饿死,多活一天,多一天的体力,多走一日路,就多一分生存下去的希望。

  在背囊另一侧的袋子里装着急救药物,一瓶金疮药,半卷纱布可以处理简单的创伤,还有一支药瓶,里面装着三粒专门医治腹痛、腹泻的药丸。当然,这些药物只能暂时控制伤情、病情,真要出现严重疾病,还可到随

  请收藏:https://m.shw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