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竹筷_三国大教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邕回答。“那是自然!”

  “奕亦有言在先。若想让《鸿都石经》广阔流传,制书是最佳办法。蔡公、兄台是也不是?”

  蔡邕缓缓点了点头。

  栾奕接着道:“制书一事花费甚巨,即便采用活字印刷之术,印制1万册仍需7万贯。7万贯钱不是小数。栾奕自诩家境殷实。仍难以拿出如此巨款。大汉九州怕是多如我家。即便有也不会将这样一笔钱财用来制书送人,如此一来岂不等于将如此巨款投到湖中去。由此,奕敢断言,绝对没有人会为蔡公出资印制这批书籍。”

  蔡邕又点了点头,神情落寞。

  “那难道蔡公就甘愿这样让《鸿都石经》沉沦,任由太学门外的碑文随着风雨磨砺日渐褪色,最终化为虚无吗?难道蔡公甘愿看着离经叛道之注解继续误人子弟吗?若是如此,可谓天下士子之悲,千秋万代之悲也!”

  蔡邕以手抵额,来回揉搓。“不如此,又奈何?”

  栾奕答非所问道:“奕知蔡公不喜商贾。不想让自己的思想精华与买卖有所关联。在这里,我等不妨换个角度考虑问题。便以制书一事为例。蔡公制书须得7万贯钱财,然蔡公囊中羞涩,便向奕借了7万贯。钱不是白借的,假以时日蔡公仍需还予奕。可蔡公又还不起,那该怎么办呢?”栾奕自问自答,“答案很简单。但凡阅读蔡公所著之书者,在某种程度上就等于接受了您的教诲,成为了您门下之徒。徒儿替师傅归还债务天经地义,是也不是?”

  蔡邕听到这里,耷拉着的眼皮猛地圆睁起来,露出一副震惊模样连连点头。暗暗自责:自己怎么没有想到这一层。

  “奕再换一个角度解释给您听。”说着,栾奕从餐桌上取来竹筷数根。从中取出一根,双手紧握两断猛然用力。竹筷应声而断。接着又同时握住五根竹筷,再次用力掰折,却使出吃奶得劲儿咬牙切齿未见寸功。“蔡公可看出什么来了?”

  其实无需多言,从蔡邕的表情栾奕就能看出他已经明白了自己的意思。栾奕也不等蔡邕作答,便自顾自接着道:“一根筷子经不得人折,五根筷子却如此坚挺。同样,一个人拿不出7万贯,可若是百人千人甚至万人共同出这笔钱呢?一万套,平均每套不过7贯而已,大汉有的是家庭拿得出这样一笔钱。蔡公,您可明白我的意思?”

  “你是说?”蔡邕咽了咽唾沫,“你是说出7万贯钱印1万套书卖给1万个士子,相当于1万个士子每人出7贯钱,集结到一起印1万套书?”

  栾奕点头不止,“然!”

  “倒是颇有道理。”蔡邕抚须沉思,纠结不已。身后蔡昭见一向自诩聪明过人的父亲竟被年刚8岁的栾奕绕来绕去,绕的晕头转向,不由笑出身来。

  蔡邕又想了一阵,坚决地说:“如

  请收藏:https://m.shw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