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百九十九章 黑暗即将来临_重生之完美未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所带来的正常盈利增长之外,央企的利润有相当部分是通过转移成本以及通过挤占其他企业的利润等方式而带来的。

  也就是说,一部分本应该属于公众福利以及其他企业的利润被转移到中央企业的损益表中。很有可能,这就是央企利润魔术式增长的主要奥秘之一。

  这一点,可以在华夏的银行改革中看得非常清楚。

  就在不久之前,华夏的国有银行还一直是坏账丛生的坏银行典型,但在短短几年之后,通过注资、引进战略投资者、然后上市,国有银行迅速从烫手山芋变成了炙手可热的“高成长”银行。因为收到奇效,华夏的银行改革被誉为一个金融奇迹。

  实际上,华夏的银行远没有专家们吹嘘的那么神奇,它只是巧妙地利用了华夏的特殊制度“优势”,而将其巨大的改革成本分散和隐匿了。

  国有银行改革最关键的一步其实就是公共财政的注资。

  没有这一步,其后的引进战略投资者,以及上市融资就根本无从谈起。而有了这一步,后面的步骤其实就水到渠成。然而,几万亿元的注资,本来是可以用来进行同样急需的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环保等社会公共产品建设的。

  或许在华夏人的优先秩序中,金融有更加急迫的危险性,但不可否认的是,华夏的金融改革奇迹实际上是以社会公共品的严重匮乏为代价的,是以华夏社会发展的严重滞后为代价的。

  这实际上进一步瓦解了华夏本已严重锈蚀的社会团结,加剧了华夏社会的断裂。这几年,在医疗、教育、环保、社会保障领域所出现的越来越沸腾的愤怒并不是偶然的。

  人们一直忧心忡忡的金融危机似乎平地里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但在看不见的地方,华夏的社会危机却在蠢蠢欲动。

  一位研究者曾经将华夏的银行改革概括为“华夏式成长”,但用这个视角观察,它更好的称谓应该是:“华夏式魔术”。其中多少有点黑色幽默的意味。

  显然,以侵蚀社会其他利益主体而获得利益并非仅仅只有国有银行,也绝非只有大型垄断国有企业,而是遍及几乎所有的企业。

  这容易理解,其他类型的企业并没有央企以及国有银行那样得天独厚的条件,他们获取经济增长之外的超额利益的办法,往往是通过转嫁环境成本,获得廉价土地,争取税收优惠、直至直接剥夺劳动者的办法来实现的。

  这种情况,华夏的房地产企业、血汗工厂中随处可见。

  在华夏的改革中,除了根深蒂固的政府崇拜之外,又出现了一种甚嚣尘上的新的公司崇拜。这种崇拜为企业在经济发展中获取超额利益营造了极其有利的文化氛围。而其带来的直接后果则是,作为社会重要主体的“公民”以及公民权利的极度萎缩,是

  请收藏:https://m.shw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