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十一章 风波_孤岛风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汪素下了班就赶紧回到自己的石库门新家,母亲郭惠琴已经回到打浦路去给大女儿做饭带孩子去了。

  汪兰在家里擦拭着地板,地板是上好的柚木铺设的。小姑娘从寒酸简陋的亭子间搬出来,住到这样的房子,非常的爱惜。

  汪素进家的时候正看到她跪在地上认真的擦着地板,而楼上两间屋子里已经摆好了一应的生活用品,看起来已经很像样了。

  “姐姐,你回来了?煤炉买回来了,可是还没有煤球,没法做饭……”

  汪兰看到姐姐回来,有点不好意思的看着姐姐说道。

  “你歇一会,我来!”

  汪素让妹妹起来,自己脱了外套戴上护袖,蹲下身擦拭。

  “等会把这个房间的地板擦好,我们出去吃,想吃排骨年糕吗?今晚吃排骨年糕。”

  汪素一边擦着地板一边和妹妹说道。

  “吃一碗阳春面就好了,今天花了很多钱了,买的东西都是姆妈说家里一定要有的,我都记账了……”

  汪兰从抽屉里拿出她的记账本和姐姐说道。

  “姐姐现在有钱了,再也不吃阳春面了,那里打烊早,等会我们就去,打烊了就吃不上了。”

  汪兰所谓的阳春面,听起来好听,其实就是“光面”。就是一碗二两的面条,什么浇头都没有。

  阳春面最早叫“清汤光”,就是因为除了面和汤,没有其它,其实,叫清汤面更直白,但因何又叫“阳春面”:阴历十月称小阳春,在江浙沪一带,隐语以“十”为阳春,此面以前每碗十文铜钱,所以,有了“阳春面”这样斯文的名字。

  之前汪素还没去巡捕房的时候,全家就是去苏式面馆吃一碗阳春面也是奢侈的行为。相比于汪家顿顿喝稀饭,去面馆里来上一碗用一把细面,半碗高汤,一杯清水,五钱猪油,一勺桥头老陈家的酱油做汤底的阳春面,足以得到很多满足。

  兵荒马乱的年代,百鬼夜行,人不是人,鬼不是鬼,不如一碗阳春面来的实在。

  33年的上海,主要还是居住太贵。如果没有房子,尤其是在租界里居住,房租是相当辣手的价格。现在上海的房价虽然昂贵,但是若论租价和当时比起来也是远远不如的。

  其实吃一桌大众酒席或者是日常买菜,当时的上海物价总体来说还不算离谱。当然任何时候都一样,追逐奢侈的场合去消费,都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起的。

  比如法国总会,或者外滩俱乐部这种地方,一晚上一掷千金非常正常。

  汪素现在的翻译薪水,若是按照当时的平均水平来算,一个人起码抵得上三个全职工人的收入。所以养家是没问题的,就算是她依旧承担打浦路亭子间的房租,也就是十分之一的开销。

  “排骨年糕”是刚刚在上海流行起来的新吃法,中西结合。以前一直苦于囊中羞涩,虽然是一

  请收藏:https://m.shw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