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二章 恶客_孤岛风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贯讲究谨小慎微的中国人,基本都掌握着几分察看别人脸色的技能。

  所谓察言观色、鉴貌辨色这些成语毕竟有着悠久的传承。

  果然,随后那个谢尔盖的回答可谓滴水不漏。一旦事发,他那里完全可以推卸的干干净净。

  按照他的说法,之前仓库在他们手里,确实没问题。至于之后出现什么问题,他们什么都不知道。

  能怪他们吗?

  谢尔盖肯定会说:“你们要向我们发起进攻,我们难道还死守仓库,坐以待毙?你们看看,要不是你们采取极端行动,也不至于让坏人钻了空子。”

  ……

  所以,明知对方在运用话术,处在顾楫的位置和身份,也不可能越过上司直接质问。

  甚至,连提醒上司也不可以。现场那么多人,如果自己那么做,那就让萨利尔太难堪了。

  顾楫跟着小队往前走,期间他用法语和这几名士兵打着招呼。

  看到有一个中国人自愿出来参加行动,而且法语还如此流利,让原本很是紧张的几名士兵也开始放松了下来。

  虽然身后装甲车上的探照灯把前面照的雪亮,只是作为标准配置,顾楫注意到他们身上每人都带了一只手电筒。

  很快,他们就来到了站务大楼前。

  看着面色复杂集合在一起的苏联人,顾楫脸上没有一丝表情。这个民族比谁侵占的中国领土都要多,在中国领土上做的坏事更是比谁都不少。

  八国联军有他们,中东铁路也有他们,尤其是之前在中国的领土上还进行过臭名昭著的日俄战争。

  日俄战争期间,中国东北是双方陆上交锋的战场,当地人民蒙受极大的灾难,生命财产遭到空前的浩劫。

  必须强调指出:在中国国土上进行的这场帝国主义掠夺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极为深重的灾难。

  仅就中国东三省部分地区而言,“自旅顺迤北,直至边墙内外,凡属俄日大军经过处,大都因粮于民。菽黍高粱,均被芟割,以作马料。纵横千里,几同赤地。”

  “盖州海城各属被扰者有300村,计遭难者8400家,约共男女5万多名。”辽阳战场“难民之避入奉天省城者不下3万余人”。“烽燧所至,村舍为墟,小民转徙流离哭号于路者,以数十万计。”

  甚至连日本人办的《盛京时报》(1906年10月18日)也不得不承认,东北人民“陷于枪烟弹雨之中,死于炮林雷阵之上者数万生灵,血飞肉溅,产破家倾,父子兄弟哭于途,夫妇亲朋呼于路,痛心疾首,惨不忍闻。”

  ——(作者:部分摘录)

  这种行为犹如两个恶客,跑到别人家里去抢劫,结果因为分赃不均开始斗殴。摔锅砸盆甚至拆掉房梁都根本无所谓,因为砸的不是他们自己家的东西。

  讽刺的是,就在不久前,他们还耀武扬威地在车站对中国警察进行了缴械。而现在则一个个空着手,耷拉着脸垂头丧气,犹如断了脊梁的癞皮狗。

  顾楫在人群里,发现了躲躲闪闪的尤里。

  这个之前在车站里见过一面的老朋友,此时挤在士兵身后,眼神躲闪,十分尴尬。

  “领事先生,是你吗?”

  顾楫主动走了过去,和他打着招呼。

  尤里此时的表情很是复杂。内心经过反复后,骄傲使他决定,冷起面孔,不理睬顾楫的问候。

  “我怀疑你身上藏有武器,站出来,接受检查!”

  顾楫就等着他这个反应,立刻变了脸色,拔出手枪,用英语和法语各说了一遍。

  英语是出于面子上的需要,而法语当然是说给六人小队听的。

  果然,正在检查的士兵立刻端着枪,把尤里从人堆里扒拉了出来。

  这个会说法语的中国人此前一直和最高长官站在一起,并且还单独待在一起商量了一会。

  尤其是勇敢的自愿和他们一起执行任务,已经赢得了他们的尊重。

  士兵当然是不需要讲究礼貌的,动作非常粗暴,把尤里原本敞着的大衣都扒掉了。

  “请问您是领事先生吗?”

  顾楫站在发型已乱、衣衫不整的尤里面前,轻轻地再次问道。

  请收藏:https://m.shw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