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六十七章 三流教皇抓纪律_他改变了拜占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搜索中国古典文学里面和尚的形象,会发现越接近的市井生活,和尚就越有风俗气息。有禅师,有俗人,有好莽夫,有坏毒瘤。

  西欧的宗教社会里,和和尚的形象其实很有类似的地方。

  地方人民,特别是城里人,对教士并不是一味的追捧。在《天国:拯救》这个游戏里面,喝醉酒的牧师古德温神父这一形象,比较的贴近中世纪现实。人们追捧好牧师,抨击犯错牧师。会批评赎罪券坑钱,但也真掏腰包去买。牧师偷女人也会讨伐,就和文化人笑骂和尚搞沙弥PY似的,天天写在书里骂。

  就像在寺庙门口都会买一炷香。生活在基督教的氛围里,明知道赎罪券与圣包皮是假的,也会求心安去买。

  但你威尼斯人到处贩卖圣物,一仓库一仓库的卖。我买了卷圣裹布,邻居也有一卷,这多尴尬?

  也太黑心了吧?

  西尔维斯特二世气得大脑冒烟,买卖圣职、圣物早就屡见不鲜。这项活计的创始人,早已不可考,但教皇扎根的意大利,买卖圣职的活动尤为猖獗,称买卖主教叙任权。

  “我付出了黄金,而当了主教;只要是我按照自己分内的权限行事,我也不怕捞不回这笔款项。我任命一个祭司,于是我收到黄金;我安插一个执事,于是我收到一堆白银,看吧,我付出的黄金,现在又回到我的钱囊。”——某买来的主教《剑桥中世纪史》

  这可比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轻松多了,信仰这事很难落到实处,信徒的什一税很少能拖欠,也有大量的捐献。经营庙堂,比经营政府更轻松。

  西尔维斯特申斥威尼斯人多次,威尼斯人仍然我行我素。

  究其根本,威尼斯人的主教是自行选举,教会只能监督,不能插手。

  这就得从威尼斯城创始时说起,当时难民不断逃入潟湖,最后连阿奎莱亚的大主教,也搬迁到威尼斯,称格拉多大主教。这就带给了威尼斯宗教独立。那是6世纪的事,当时教皇连教皇国都没有,威望远不如今,手就伸不了那么远。后来威尼斯一直是罗马的城邦,教皇也是干瞪眼插不进手,难不成和普世牧首刚正面?于是威尼斯虽然有七十个教区,却都自行其是,圣职买卖不亦乐乎。

  威尼斯是天主教区,却抱着正教会老大的大腿;明明是罗马的城邦,却和意大利藕断丝连。几百年里,威尼斯左右横跳,赚的不亦乐乎。

  这就让权力不断攀升的教皇很是不满,历代想动威尼斯的教皇很多,能成功的却很少。

  “我们能怎么做?”吉柏特(又译热贝尔、葛培特)送走了最后一个愤怒的信徒,很不满的质问自己的枢机们。热贝尔是西尔维斯特二世的俗名,他在登基时选择了西尔维斯特这一名号,是想效仿4世纪的西尔维斯特一世。这位西尔

  请收藏:https://m.shw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