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八六节 远去的大宋老臣_绛色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打仗那里有十成的胜算。

  李洱敢说。

  李洱自信满满:“我研究过倭岛地图,倭平安京就在水道边,炮舰先行,陆上用炮火开路。随后重兵压上,任他城高城坚,十轮重炮洗地,倭平安京可以变成一片平地,小小的一座小城罢了。”

  “打吧,打完了分银矿。然后休兵……一年吧,中原休兵一年。”钱荨逸算过,休兵两年不可能,而且都不敢说南海那边。

  南征是定下的事情。

  刘锐说道:“盛唐之时,年年在打仗,有时候一年两场,这还都是史册记载的有规模的征战,那些不在史册几百上千人的战争更多。可有谁说过,盛唐穷兵黩武了,威严是打出来的,打了金中都,金国说话就变软了。”

  谢深甫也不好劝了:“那,打吧。”

  打。

  钱荨逸写了檄文。

  历数倭王十恶,三十六罪。从倭王第一次窥视中原开始写到当今,连同偷宋钱在内都是罪。

  其中极恶之罪,便是不适当的自称。

  檄文就帖在临安城门。

  盖的不是印。

  是传国玉玺。

  檄文一出,临安城一夜之间少了十万人。

  这些人不是跑了。

  象是赶集一样,十万人离开临安,想尽办法往倭岛去。

  胡媚娘连红叶会都不参加了,召集自已在绍兴府与明州府休整的部下,整装出动,女兵弩阵营对倭作战,她相信她们不弱。

  还有无数的商人,他们开始将物资装船。

  打起仗来,军中士卒总是需要吃喝穿用的,他们的物资会换成倭平安京的战利品。

  临安城一夜之间,光是倭国游记类书籍全部卖空。

  任何关于倭国介绍的书籍都被商人们买走了。

  临安城南,李洱陪着谢深甫在码头外的小山上看着,李洱对谢深甫说:“往前一百年,任何时候天下百姓对国君出征有这样的狂热,往前两百年,每每听到要打仗了,离城的都是逃难的。”

  谢深甫指着码头:“我家门客说,以前客船一个仓室一千两千个钱就够了,今天两万钱还抢不到,货船一个仓都涨到了四千钱,却依然租不到。”

  两人正说着,又有人到了。

  穿着布衣。

  王蔺。

  谢深甫见到王蔺转身就走,他之前就与王蔺割袍断义,因为他反感一心只想着投降,安逸的王蔺。

  李洱拉住了谢深甫:“为什么要走,谢兄行得正走的端,为天下万民造福,何以羞于见人。”

  谢深甫只是不想理会王蔺。

  王蔺却是真正的尴尬。

  王蔺现在依旧是官,俸禄虽然没发,但却没有人免他的职。

  早在光宗时代,王蔺就在枢密院当过枢密副使,在几个月前,他还是参知政事,兼职礼部侍郎,原本想调他去出任荆湖南路转运使,结果还没有定下来,韩绛就突袭了金国中都。

  王蔺此时孤独一人,也没什么朋友了。

  倒是李洱主动上前

  请收藏:https://m.shw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