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五六节 没来的都忙着呢_绛色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韩绛看到这份公文笑的合不上嘴。

  韩侂胄也一样。

  这事是真有的趣了。

  此时,可以说真正有身份的重臣都已经开始往临安城汇聚了。

  当然,广南东西两路的没来,他们已经有自已的任务。福建路、两浙、两江、淮南东路、荆湖南北两路,一共八位转运使都已经齐聚临安。

  整个大宋,差的就是巴蜀的四个路。

  利州路、成都府路、潼川府路、夔(Kui)州路。以及广南东西两路,再加上淮南西路,京西南路,一共八个路没有到。

  有些是路远,有些是根本走不开。

  洪迈这种拥有特殊级别的,知绍兴府的二品官自然也少不了。

  这是真正的顶尖大会议,来的都是封疆大吏。

  可是呢。

  孟九洛满脑子想的都是,江南西路的三大物产。

  瓷器、茶叶、竹器。

  这三样,全是交趾郡、日南郡、占城郡所需要的。

  所以,孟九洛在会议没开始之前,一直围在赵雪霞转圈,看的洪迈都烦了:“我说九洛,你家大娘子若是知道,敢不敢打死你。”

  “胡扯。”孟九洛急了:“你这老不修,你可知道就本官打听到,仅日南郡一地,光是竹制的梳子,这种一文钱就能买一只的物件需要多少,更不用说其他的竹器了。”

  “才一文钱一支,纵然拉满一船又要得了多少?”

  “哼哼。”孟九洛怪笑两声,伸出两根手指。

  “两船?”

  孟九洛声音高了八度:“仅梳子这种不值钱的小东西,日南郡需要两千万只。”

  卧槽!

  整个会议室瞬间安静了。

  说到竹子,自春秋战国时代中原就开始研究制作竹器,种类繁多,制作精美。

  到了大宋,更有苏东坡写过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比起大宋各路、各府,许多县对竹子制品的研究,交趾、日南、占城当地人还停留在砍一捆竹子,就那么搭个屋的水平。

  说句不贬低的话,他们制作的扁担,都没有福建路那边制作的好用。

  看似就是削一根竹子,真正懂的人才知道这门道有多深。

  赵雪霞终于说话了:“我交趾就盛产竹子,日南郡更是有少量的竹子,当地人虽然手艺还差些,但当年南越国的时候竹编的工艺就已经传过去了。就拿日常的斗笠来说,本官认为就是当年赵佗的部下所创。虽然不怎么讲究,但能用。”

  孟九洛陪着笑容:“可你们人手不够,自已编一顶斗笠不如买一顶更合算,我们江南西路很擅长,而且大件的东西他们不行,差的很远。”

  大件的。

  比如出嫁陪的竹箱。

  这差距可就不是一点两点了,江南西路出品的是艺术,竹器的艺术,日南郡生产的标准是装满不坏就好。

  换句话说,有点钱的日南郡女兵,对北边大宋来的艺术品级别的竹箱那可是情有独钟。

  赵雪霞就

  请收藏:https://m.shw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