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四百六十一 争论(上)_贞观攻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词的主要原因,杜牧的折戟沉沙铁未销倒也不错,但是那是假设曹操胜利的诗词,用在这里,不太妥当。

  至于诸葛亮五丈原殒命的章节,用《蜀相》再贴切不过了,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两首作品分别跟在赤壁之战之后和五丈原之战之后,当时代给李二陛下极大的享受,一首长短句,一首诗,把这两个历史事件烘托得淋漓尽致,对于孙权年少英雄的赞扬和对诸葛亮兢兢业业却最终失败的叹息,李二陛下亲自挥笔把这两首诗词给抄写了下来,细细品读,总是觉得有回味无穷的地方。

  同样的感觉则更加深刻的体现在孔颖达这一类文人的心中,反正苏宁才子的名号是坐稳了,他们对于这两首诗词的水平和所表达的意境基本上是叹服的,瑰丽雄壮的唐诗还处在拉开序幕的时代,这个时候,基本上没有能和苏宁相提并论的诗作诞生,更别说是如今还并不为人重视的长短句,但是这首长短句一经问世,就引起了极大的追捧。

  配合着三国故事的快速流传,这两首诗词也很快的打响了名声,这也是得益于盗版的广泛流传,人们现在都知道苏宁侯爷写完了之后直接给皇帝看,皇帝看过之后别的人才能看到,皇亲国戚豪门大族都在看。

  当然出于技术保密的考量,之后的章节就没有刻印许多,只有少数几个人可以继续观看,其余人都只能借他们的书来抄阅,这让不少人觉得非常不爽,原本都是能看到的,现在只能等第二批,李二陛下给出的理由是经费不足,而且等到全书完成之后再行刻印效果更好,大家只能忍着,只能憋着,某些素质低下的老脸臭不要的还时不时的跑到苏宁府上骚扰苏宁,就想看到第一手的信息……

  这个头如何能开?要是开了头,以后人家还不一拥而入苏府,到时候自己还能有安生的日子可以过?绝对不可以,苏宁三两句话就请这些老脸臭不要的回去,然后自己也回到书房不再搭理他们,老脸臭不要的家伙们很郁闷,也只能作罢……

  没故事看的日子非常的无聊,这也就更加激发了广大好事人群争相传抄的兴趣,一个人要是得到了抄录本,简直就是大明星,到哪儿都有人跟着请求让自己也抄录一份,一时间长安纸贵……

  应该说古人压根儿没有稿酬的概念,也没有什么版权意识,因为在这个时候可以写出一本风行天下的书,已经是多少人求都求不来的好事情了,而且这个时代,大唐时期,除了朝廷,哪里还有人可以刊印书本发行?一没有纸二没有印刷术好不好!

  八个月之后,苏氏三国正式完结,最

  请收藏:https://m.shw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