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 兵马未动_华夏春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非凡中文欢迎你!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简简单单的八个字,就已经深刻的刻画出了战争中后勤的重要性。

  虽然,这还是几千年前中国古人所总结出来的战争经验,但是放到这场超级现代化的战争中,这仍然是不变的真理,而且毫无疑问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打的就是双方的后勤保障能力,打的就是双方的经济,工业能力,而从一个深度的含义上来讲,经济与工业实力,何尝不是军事实力的后盾呢?

  其实,从进入工业化时代以来,人类的每一次大规模战争无不以经济,工业为根本,而工业与经济就是战争的最大决定因素!

  早在数百年前,英国就依靠本身的工业力量,通过长期的战争,让法国沦落为了欧洲大陆强国,失去了与英国在全世界竞争的实力。

  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二战之后的数次大规模地区性战争,都是建立在工业力量基础上的。

  而且,毫无疑问的,每一次战争的结果,也是与双方的工业,经济势力挂钩的,没有任何一次战争是经济力量弱的国家获得过胜利!

  这种战争性质的变化,产生的直接后果就是战争双方拼的是消耗,以及补充军事力量的能力,而任何消耗不起的一方,最终都必然倒下!

  而另外一个结果就是没有决定性的胜利,因为工业与经济力量占有优势的一方,即使是在战争中吃了亏,也能够迅速弥补损失,重新取得战略上的优势,从而赢得最终的胜利,这一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战争中表现得非常的明显!

  第三次世界大战毫无疑问也是中美经济势力比拼的战场,从战争的准备阶段开始,中美双方经济实力对比的作用就非常的明显了。

  而在战争期间,中美从战争动员,经济动员,到发动战略进攻,采取战略防御,以及开辟新的战场等等行动来看,经济力量产生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而且也是决定性的。

  比如,当初中国决定在太平洋上采取战略进攻,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中国拥有经济上的优势,中国的战争准备工作更为迅速,更快的做好了进攻的准备,所以在战争出去占据了优势!

  而在决定发动针对俄罗斯的战争行动时,也是因为美国内乱,导致美国的战争潜力下降,而中国有更多的力量可以投入到俄罗斯战场上。

  而这次,进攻夏威夷群岛的作战行动能够被确定下来,一个主要的原因仍然是中国此时已经能够组织起强大的经济与工业力量,发动一次大规模的战略进攻,而不必担心国力无法承受了!

  当然,经济力量要转化为军事力量,落实到具体的战术行动上来的话,那也不是简单的一句话,而是有很多的实际工作要做,而这些工作是非常烦

  请收藏:https://m.shw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