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章 手机站_华夏春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理完了这些信息之后,又将其发送给了通信卫星,接着,这些信息被转发给了正在准备攻击的轰炸机。轰炸机在接收到信息之后,将其输入导弹的制导系统,然后在由电脑选定的最后地点将导弹发射出去!发射完导弹之后,轰炸机就可以返航了,而其他的工作则由卫星系统以及导弹本身的制导系统继续进行。

  导弹离开轰炸机之后,先按照预先设定好的弹道飞行,并且每过一定时间,通过导航卫星以确定自己的精确坐标,然后根据这个与预先编制的飞行线路做对比,以进行弹道修正。这期间,导弹是离不开导航卫星的,如果导航卫星失灵的话,就只能够通过导弹本身的惯性导航系统继续飞行了,而这必然会让导弹的飞行线路出现偏差,将最终影响到导弹攻击的精度。而在距离中国舰队还有50公里的时候,导弹最后一次接受通信卫星送来的情报,确认中国舰队的最新情况,并且根据这一情况对末段攻击线路做修改,并且由导弹上的计算机系统选择最理想的攻击目标。而在距离目标40公里的时候,导弹与卫星的配合结束,导弹进入末制导阶段。

  从远程导弹的中段飞行过程来看,这其中存在着巨量的交换信息,而信息交换的数量,速度,以及通信频道本身并不是无限的,而是受到了卫星性能的限制。所以,在进行攻击的时候,并不是可以将同时攻击的导弹数量无限化,这个数量必然受到了该地区卫星制导能力的限制。这就是为什么中美两国都在努力提高卫星的性能,其目的就是要能够在同一个地区,尽可能的让更多的导弹进行攻击,而这是军队战斗力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比如现在,美国在中途岛附近空域能够用卫星同时引导的导弹数量为20枚左右。但是,在美国的远程反舰导弹上有一种跟随作战模式,即一枚导弹跟随另外一枚导弹进行攻击,并且由担任引导的那枚导弹向别的导弹提供目标信息,这极大的缓解了卫星的压力,而在这一模式下,一枚引导导弹最多可以指挥其他三枚导弹进行攻击。所以,美国空军即使投入了48架轰炸机进行攻击,但是在同一时间之内,最多只能够支持20架轰炸机同时进行攻击!

  这就是问题的所在了,美国战略轰炸机的攻击至少都要分两批进行,而为了保险,分做三批进行攻击是最为合适的,其中第一波攻击是试探中国舰队的防空能力,并且消耗防空战舰的弹药,而第二批攻击就将摧毁中国舰队,第三批攻击则是扫荡其余的战舰。这是一种常用的攻击模式,其实中国空军采用的攻击方式也差不多就是这个样子!

  杨利威点上了一根烟,静静的看着战区地图上显示出来的战场情况。第舰队的情

  请收藏:https://m.shw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