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章 战争之道_华夏春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非凡中文欢迎你!

  、、、、、、、

  此处的“道”,乃道义的“道”。原本,战争就属无道,但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战争也逐步得到了约束,特别是在两次伤亡惨重,损失巨大的世界大战之后,所有国家都认识到,如果战争不受到控制,而无限制的发展下去的话,那么带来的后果相当严重。在此之下,为战争制订一些规章,准则就成了非常必要的事情。所以,至二战之后,世界上多出了许多战争法则,而这就是衡量战争道义的一个准则!

  中日战争初期,日本不守战争准则,大肆屠杀平民,以及放下武器的军人,都遭到了世界各国的谴责,但是在这么一场大规模的战争中,和平力量的谴责是不可能起到多大作用的,也根本无法阻止日本人继续违反战争法则,更无法挽救千千万万战争中的难民!根据战后资料统计,在日本占领期间,东南亚,朝鲜半岛的平民伤亡达到了500万左右。这还是个非常保守的估计,如果按照中国公布的数字来看的话,日本占领区内的军民损失数量达到了3500万以上,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手无寸铁的平民!

  随着战争的进行,中国必然会发动战略反攻,而当中国开始战略反攻时,中国这种“不收”俘虏的作战方法,立即遭到了众多国家的谴责,当然,声音最大的出了日本之外,就是欧洲了。而欧洲的谴责理由很简单,中国根本就无视人道主义法则,没有价值的在增加战争的伤亡!

  当然,“不收俘虏”这条不成文的规矩并不是由中国政府订下的,而是部队在战斗中总结出来的经验。特别是在吕宋岛一战中,中国军队蒙受了巨大的伤亡,其中至少40%以上的伤亡是在接收日本俘虏中产生的。日本人即不愿意投降,而且还都为自己准备了一枚“光荣”雷,那么中国为什么要收俘虏?

  宫古岛打得之惨烈,谁都没有预料到。部队从一开始,就已经决定不收俘虏了,因为那些日本俘虏直接威胁到了战士的安全,还收俘虏的话,那不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了吗?而且,首批参战的部队几乎都参加了吕宋岛登陆作战,或者在朝鲜半岛,以及马来半岛上与日本军队交过手,部队中哪位士兵没有自己的战友,朋友,亲人倒在日本人的枪口下?而当他们看到日本军人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复仇,而并不是优待俘虏!中国陆军也在2035年撤消了营一级以下部队的政委,这种从底层开始的行动,根本就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对于部队自发的行动,军委并没有过多的干预,而这也出于多种考虑。首先是部队士气的问题,仗打了这么久,中国军队一直打得很惨烈,特别是在朝鲜半岛与吕宋岛的地面战斗中,地面部队的伤

  请收藏:https://m.shw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