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八章 痛定思痛_华夏春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严峻的问题是,这支舰队在2044年5月就已经出海执行战斗巡逻任务,并且很快在中日西太平洋对抗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正因为舰队本身已经执行了近一年的战斗巡逻任务,其作战能力肯定下降了很多,同时官兵也急需休息。

  而让一支疲惫的,且问题多多的部队去担任那么沉重的任务,恐怕后果是谁都能够想象得到的!

  从战术上来看,中国海军这次是胜了,这是支持中国舰队获胜者的主要依据,依靠不到200人的伤亡,给予了日本海军最强大舰队以重创,并且成功的撤回了自己控制的海域,让舰队摆脱了危险。

  从战略的层面上来看,中国海军以保存了自身实力,为后来的战略反击奠定了基础而获得了巨大的胜利。

  但是,此时,中国海军除了在关岛附近还有两艘战舰之外,在西太平洋腹地已经没有了自己的海军实力。

  换句话说,中国已经无法威胁到日本在西太平洋上的资源生产基地,日本受到的压力就非常小了,而且因为无法打击日本最主要的资源来源,导致战争被延长了一段时间,这也算是一种巨大的损失!

  不管怎么样,现在这场有着代表性意义的海战已经结束了。这是一场非常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海战,虽然双方都出动了航母上的战斗机参战,但是航母携带的战斗机所发挥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主要的战斗都是在双方战列舰之间进行的。

  而战列舰的主炮成为了海战中最主要的武器,也是给对方带来最大伤害的武器!

  而通过这场海战,中日双方都发现了自己海军舰队存在的问题,但是却采用了不同的解决办法!

  日本的解决办法前面已经提到过了,就是增大战列舰主炮的射程,同时增强战列舰的防御能力,以抵抗中国战列舰的威胁。

  日本的这种海军发展思想的根源是日本高度重视战列舰的作用,而忽视了战列舰的缺陷性,忽视了航母的作用,所以将宝都押在了战列舰身上,这也是日本海军后来建造了世界上最庞大的战列舰的主要原因了!

  当然,这更是日本海军最终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毕竟,从战术使用角度上来讲,战列舰本身存在的局限性太大了,根本就无法做到很多必须承担的任务,而这正是航母所能够发挥作用的地方!

  中国海军却采取了完全不同的做法,首先是增强战列舰的生存能力,在新计划的一级战列舰,即用于取代

  “太湖”级战列舰的

  “呼伦湖”级战列舰的排水量增加到了5万吨,出了加强动力系统,改用更稳定的40毫米主炮,增强了战列舰上的防空火力之外,多出来的.5万吨排水量中,有.2万吨是增加的装甲!

  而这也是第一艘采用了电磁装甲的战舰。当然,在当时

  请收藏:https://m.shw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