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十七章 意外终出,历史回归_我是赵括,人在长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带着满脸的遗憾与满心的欢喜,廉颇离开了魏王宫。

  满脸的遗憾是给魏王、信陵君以及魏国众臣看的;

  满心的欢喜是廉颇基本确定魏国已经被河东、河西的利益蒙蔽了头脑,不出十日,必定出兵抗秦。

  而廉颇走后的魏王宫仿佛成了欢乐的海洋,他们似乎已经看到恢复河西之地,将秦人赶回函谷以西,重现魏国霸业的荣光。

  魏国的君臣在等待着,等待着十日之期,等待赵军与秦军的两败俱伤;

  白起与他麾下的秦军在等待着,等待着赵军粮尽,等待着大王的援军到来进行分割包围;

  廉颇在等待着,等待着魏王的召唤,等待着重回长平沙场;

  赵括也在等待着,等待着廉颇的喜讯,等待着魏军大加入战场,等待着——活下去!

  而在秦军包围圈里的赵军,也在等待着,等待着命运的降临。

  当然,等待的日子并不好过。

  最可怜的要数包围圈里的赵军,时刻担心着秦军发起最后的攻击,时刻担忧着粮尽之后的惨状,于是闲着也是闲着,突一突嘛,万一突围而出呢,即便不能突围,好歹也给秦军造成点伤亡,总好过等死;

  比赵军好一点的是包围着他们的秦军,却也时刻提防着赵军在某处发起的突围或是自杀式的袭击,于是援兵不得不在改变线路后,继续加速前行,甚至在河内的援兵尚未到达前,一些秦军已经试着向赵军阵地穿插、渗透;

  比战争中的等待稍好点的是在灯红酒绿里的廉颇,可惜他的心是属于战场的,再甘甜的美酒也不如与自己部下共同畅饮的浊酒,再好的佳肴,少了军营里一通搅动的马勺,总少了番滋味,于是从一日两催到一日五催,从假装的焦急也演变成了真实的焦急。

  比在异国他乡稍好一点的是大粮山中的赵括,看着木桌上不断多出的正字,心里说不出的舒服,没有生存危险地活着,还有更好完成的任务吗?只可惜,麾下的校尉一个个地不准备让他安生度日。他们也不催促进军,每天准时来点卯,点完卯就不走了,就那么看着你,冒火似的眼神透露出他们对进军西岸的渴望。

  当然,小日子过得最好的还是魏国的君臣。夜夜笙歌里,仿佛已经回到了魏国制霸中原的那些年。除了廉颇的屡屡请缨,没有秦军扣门的日子,再舒适也没有了。

  大家似乎都在等待十日之期,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可惜,意外总在人们最不想它出现的地方出现。

  赵军被围第七天,晋鄙来报:“魏军十万陈兵魏赵边境,派出细作与斥候探听长平之战的消息。得最新战报:赵军主力三十余万被秦军围困在丹水西岸,赵军主将为全军突围,亲自上阵,遭秦军暗箭偷袭,身陨战场!秦军逐步收紧口袋,准备穿插围歼赵军。”

  请收藏:https://m.shw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