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八十九章 齐抗赵秦楚合编,为“争赢”赵括亲征_我是赵括,人在长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争取到了宝贵的五日时间。

  秦王的王命既下,秦楚联军共计四十万大军随即浩浩荡荡杀向既定的战场——平舆一线——楚国境内,与魏国交接的重镇。

  而李牧麾下的二十九万大军(攻韩损兵一万余),如今正屯驻在魏楚边境、魏国境内的重镇——上蔡郡一线。

  平舆至上蔡城,路途不过数十里,旦夕可至,而其地势平坦,也算是大兵团作战的最佳位置了。也因此双方将领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此地作为决战的战场。

  当然了,因为双方的兵力都颇为庞大,故此亦不可能聚集在一座城池之中,而是以平舆城和上蔡城为基点,各自构筑了一条延绵数十里的壁垒。

  两军壁垒呈现南北走势,自东北而西南,其中赵军壁垒北起汝阳,中以蔡阳为基础,南至上蔡为末。

  而秦楚联军方面,则北起顿城,南至平舆,以蒙骜将军为主将,楚王亲任监军,而秦王也带着函谷关中两万多部队前往平舆会师,如此一来联军的数量便达到了四十二万。

  如此大规模的兵力调动自然不能瞒过赵国的细作们,秦楚也没有想要瞒过赵国,如今的他们只想正面与赵国好好打一场,显然从兵力上来看,他们是具有优势的。

  而在赵国细作的“努力”下,很快秦、楚二王率大军北上的消息便传到了赵国邯郸王宫之中,随之而来的便是秦、楚两国国战的战书。

  曰:

  “赵者,自括继王位以来,穷兵黩武也,年年兴兵攻伐于外,而百姓更困苦于内。今无端而灭韩、魏之社稷,绝其宗庙之继,可称无道也。今秦、楚之王,奉天命而讨之,旌麾北指,乃纾赵之百姓于倒悬,而存韩、魏之宗社,则欲以带甲百万众,愿与赵王会猎于平蔡之地也。”

  战书很简单,前面都是废话,都是些出兵的借口而已,其中重点就两条:其一,秦、楚两王亲自下场,带甲百万;其二,战斗地点,平舆与上蔡之间。

  当然了,从细作传来的消息来看,带甲百万是没有的,但是四五十万大军还是有的。

  细作的消息和战书的传来很快在赵国朝堂掀起了一阵热烈的讨论,倒不是有人打退堂鼓,事到如今,明眼人都看得清楚:如今的赵国有进无退,此战也避无可避。而只要打赢了这场战争,赵国一统诸国的脚步便再无人可阻挡。

  所以,朝堂的讨论围绕的是如何打好这一战而去的。

  要说在制定先攻韩、魏的策略之时,赵国其实已经拟定了之后的作战计划,这也是李牧大军能够在灭了韩魏之后迅速向上蔡集结的原因。

  但令赵括和赵国朝廷有些意外的是秦楚联军居然还有四十多万,因为在原先的预计之中,经过数月的鏖战,尤其是秦军增兵之后,秦国在“速胜”的战略指导下,应该会不惜兵力力克安陆

  请收藏:https://m.shw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