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百六十七章:徐阶的礼——治国捷径_穿越成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为什么要有儒学?为什么要有周礼?为什么要有礼?为什么礼就是如此这般?”

  很显然,高潮的部分还是来了。

  徐阶想从理论上夯实儒学,就必须拆解儒学。不拆解,仅仅是对着一个虚幻的儒学整体泛泛而谈,永远是不得其法,不入其门的。

  而儒学太神圣了,谁敢在心里拆解呢?更何况这样公开说出来。关键是当年徐阶可是大力反对撤销孔子文宣王爵位的。现在真的是有种判若两人的节奏。

  第一排曲阜孔府的代表们围绕着当代衍圣公坐下,一个个气得脸色铁青,却不好发作。

  现场能够自己静下心来思考,而不是坐等徐阶揭示答案,而后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并从此崇拜上徐阶的,也就李春芳、张逊肤、宋应昌、云建明等寥寥十来人而已。

  接下来的演讲,徐阶几乎是破天荒地从一个人、两个人、三个人讲起,讲人数不同时,应对策略的转变。

  从上古时期,人民少而禽兽众的环境讲起,讲自然环境变化以及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一切的一切都不是想当然的。

  “既然礼是人为附加的,为什么还要遵从礼呢?别说什么忠君爱民,汉唐宋明可以拿礼来忠君爱民,两晋南北以及唐末藩镇也可以拿礼来忠君爱民。礼最基础的作用是什么呢?圣人何以如此强调礼?”

  徐阶其实都有些诧异,这种连珠炮的提问来推动说理,其实是新学那个什么苏格拉底先师的提法了,没想到这么好用。现在成了归寂派的风格了。

  只是这里,徐阶有点为难人了。

  语言上,很多人还是不习惯把目的与作用机制区分开来。

  徐阶这里的作用显然强调的是礼起作用的机制,而不是目的。

  只是在言辞上,不熟悉新学的徐阶还是没能明确的点名这个问题。这导致现场的听众更郁闷了。礼的作用,如果不是忠君爱民还能是什么呢?或者说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呢?

  到现在,但凡对理论深度挖掘缺少天分与兴趣的,几乎全都闭上眼睛,抓耳挠腮,表现出一副尽力思考,实则神游天外了。

  张逊肤、宋应昌和云建明作为现场最熟悉新学逻辑词汇的,率先想到了这里“作用”一词的表述歧义,眼前不由得一亮。

  这三人可不是高翰文那种觉得儒学可有可无的,甚至没有更好。多少有些香火情,能挽救还是得挽救一下的。

  顺着机制这条路,思路确实开阔很多,但就想一个人贸然打开一扇窗,看到外面的天空,很美好,但一下子又说不上来什么。

  徐阶看着下面读书人的脑子宕机一大片,那种智商的碾压确实让人心满意足。美中不足的是有三人明明脑袋空空却装出一副略有所得兴趣盎然的样子。

  “还是老夫来讲吧,礼是一个承诺,为什么礼是治政的法门,根源在

  请收藏:https://m.shw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