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38章制糖_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谁

  能想到他们顾家还有这么一天?他这一辈的兄弟三个,一个堂哥和两个堂弟都有功名

  在身,即使只是最低的秀才,在当地也不错了。

  数来数去,还是二堂哥顾青亮中途弃学跑去经商了。

  至于顾永良他们这一辈,除了自家的两个孩子,其他侄子们就是顾永东是秀才,其他

  侄子还没能考出来。有时候即使条件再好,不一定能全部成才。

  顾青云听顾永辰说过,如今顾家一族的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作为家长的父母很是宠

  爱,有时孩子觉得累就不让孩子读书了,久而久之,这学业的进步自然有限。

  就连二叔家里也是如此,当初二叔和二婶对堂弟们的功课抓得多严,现在对孙子一辈

  倒是宠溺居多,幸好顾青平和顾青安心里还有理智,能严格要求孩子。而堂伯顾申河

  接过大爷爷顾伯山的族长位置后,依然在族中狠抓作风问题,不允许族人借着顾家的

  名头在外面惹事,这些年来,族人还算是安分。

  至于顾青明,他考中秀才这么多年,乡试一直没能通过,只好待在族学里教书,时间

  久了,在村里说一不二,威望极高。这么多年来,还真让他教出了一名秀才,可惜不

  是顾家的孩子。

  顾族的孩子在科举无望后,不是去做账房就是去做伙计,有些还开了店铺。他们的足

  迹遍布整个临阳府,甚至还有人在郡城能站稳脚跟。

  因为之前的教育,在学堂和《三字经》一起教的就是《夏朝律例》,所以这二十几年

  来,还没有出现过作奸犯科之事,每年祭祖从外面回来的人越来越多。

  顾青云看了下族中族田的收入支出,这些年他陆陆续续寄回一些钱,加上其他族人的

  捐赠,如今族田已经从一开始的十亩水田十亩旱地变成一百亩水田三十亩旱地,每年

  的收入从二十两左右到如今的一百四十两,族中的孩子不用交束脩不说,孤寡老人还

  能有族中出钱赡养,因此顾氏家族的凝聚力是越来越强了。

  顾青云不止是为了三弟顾青安高兴,更是为了顾氏家族的蒸蒸日上而高兴,如果族中

  只有他们一家日子好过,其他族人却三餐不继,那他们家的名声肯定会不好,继而影

  响到顾青云一家。

  顾永良接过顾青云手中的信,看了一遍才笑道:“爹,你看这里,二堂伯的制糖坊总

  算是开起来了,还说要给您三成干股。”记得他前年在家时,二堂伯顾青亮就想开制

  糖坊,还自己买了几座荒山和旱地种上甘蔗,没想到今年制糖坊才开始出糖。

  这时,简薇和顾景终于把老家送来的东西看完了,她刚好听到这话,就笑道:“难怪

  他们还送来一大包糖,我刚才还觉得奇怪,怎么千里迢迢就把糖送来了?”

  “拿来给我看看。”顾青云听

  请收藏:https://m.shw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