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九十二章 刷名声的后果_闲臣风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回到白各庄之后,周楠提起了精神擦亮眼睛盯着往来的帐目,试图从中找出端倪。

  可惜忙了半月,却是一无所获,军器局帐目上的往来都很正常,也没有看到有可疑的资金流动,这让他有气力无处使。

  想想也对,严党如果要为福建前线筹措军费,起码要调动几十万两白银的物资。如此大的动静,必然做得稳妥,可不是他这么一个小小的行人就能接触到的。

  说到底,军器局也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衙门,在明帝国的组织机关中只是神经末梢。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运,很多事情随缘,不能强求。

  只是师公那里怎么办,难不成眼睁睁地看着他被判斩立决?

  一想到恩师王世贞悲伤的脸,周楠第一次感动如此难过。

  自从上次来领过俸禄之后,副使李高就没有再来过军器局。估计这小子也觉得斗不过周楠,来军器局做摆设也没有什么意思,索性就旷了工。

  李伟李高父子是寒门出身,据传言,未来的李国丈小时候还做过走乡串巷的皮匠。因为李妃的缘故,李家才发达了,成为通州缙绅大户。估计是因为早年吃过不少苦,李家父子对于金钱比一般人更热心。

  他们打着裕王府的牌子,在外面搞了许多事情。

  李家皮包公司的生意不少,分分钟百万上下。军器局这边的生意既然做不成,那就换个项目,不再同周楠纠缠。

  朱聪浸终于回大同了,临离开京城的时候跑白各庄来和周楠聚了一次。听他说,李家父子最近在做一笔大生意——负责景王的就藩事务。

  听他这么说,周楠有点糊涂,问:“景王是谁?”

  话一问出口,周楠才忍不住拍了一下额头,暗想:倒是忘记嘉靖还有一个皇子了。

  史书上说嘉靖子嗣艰难,又说“二龙不相见。”正因为这样,嘉靖和裕王已经十多年没有见过面了。如此,周楠就先入为主地以为,裕王这个帝位的唯一继承人是皇帝独子。

  其实,嘉靖还有一个儿子,叫朱载圳。他生于嘉靖十五年,今年二十五岁,十八年的时候被封为景王。

  按照明朝的制度,亲王二十岁的时候就要离京就藩。可景王都二十五岁了,还居留京城。

  原因很简单,嘉靖一直不见儿子们。大约是对孩子心怀愧疚,就一直没有提这件事。

  但老这么住着也不是办法,祖宗家法还要不要了。

  刚过完年,刚入阁的武英殿大学士李春芳就上折子奏请景王离京,道,世上岂有二十五岁依旧留京的藩王,体统何在,法理何在?若怀了制度,以后别的藩王纷纷效仿,国家岂不是要乱套?

  措辞极其严厉。

  有李阁老带头,御使言官也蜂拥而上,请景王就藩的折子都快将御案给埋了。

  嘉靖实在是被他们惹烦了,便让司礼监批红,准了。又念及父子亲

  请收藏:https://m.shw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