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81章】史上最大的收藏家_交换人生俱乐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艺术鉴赏家。比如说他一生都仅仅依靠题款和印章来判断一幅画的真伪,不是因为经验有限,而是因为他骨子里厌恶以研究的方式对艺术风格做出判断,甚至是没有能力做出这样的判断。

  乾隆还总喜欢在前代的杰作上挥洒自己的意见,经常加盖“乾隆御赏之宝”、“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等印章,甚至把最大的御玺盖在上面。

  所以就有人把乾隆描述成一个精力过人、不知疲倦、不知满足的艺术收藏者,一个小气的、武断的艺术鉴赏者,一个不停地在书画上题字、盖章,决心要在中国的艺术史上留下抹不去的痕迹的人。他的印章几乎彻底毁了皇家收藏中那些最好的绘画作品,只有极少数的艺术杰作没被他揽入紫禁城的高墙之内,才得以保留原貌……

  郝俊被乾隆引领着绕到了黄昏时分,却没有见到多少和田玉器,这才意识到乾隆依然舍不得把和田玉器折抵给自己,故意先引领着自己看其它藏品,希望自己能动心,放弃拿走和田玉器的想法。

  乾隆被郝俊点破鬼心眼后并不尴尬,告诉了郝俊一部分藏品的市场价值,可以五倍、八倍甚至十倍于郝俊所进献的夜明珠的价值。

  郝俊很干脆的摇头拒绝。

  这些藏品并不是在郝俊眼里不值钱,而是郝俊难以出手!

  比如那件神面纹玉圭,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物,真的挺值钱。

  然而,乾隆在对这件玉圭喜爱的时候,曾经在玉圭没有纹饰的地方,命玉工用隶书刻上了他的一段评语:“是玉人称为‘元黄天府’。按唐肃宗本记载,楚州献宝玉十三,一曰‘元黄天府’,其制上圆下方,近圆有孔。今是玉上下俱方,兼有两孔,规制不侔,殆后人附会之说云。”

  此外,玉圭的两孔之间和最上方还分别被刻了“五福五代堂古希天子宝”等玺文。玉圭的另一面还被用隶书刻上了乾隆的一首五言诗。

  把玉毁得这么不伦不类,郝俊的主时空的藏家早已经耳熟能详了,这么大个的玉器是不可能出现一模一样的,郝俊拿回去做什么?

  再比如说董其昌的行书、唐伯虎的山水,都被乾隆题字、盖章了,郝俊的主时空早已拍卖、转手、再拍卖了,藏家们都有印象了,郝俊拿回去做什么?

  来一场收藏界、学术界的真假大会战?那钱可拿的不顺手啊!不是自找麻烦么?

  所以,郝俊想带走的和田玉器,必须是没有让人津津乐道的过多的文化底蕴,最好在史书上提到过却没有明确记载的,这样的东西出手不费劲,钱也来得快。

  当然,玉质越上档次越好,如果有白玉可拿,就坚决不要青白玉。

  而且郝俊的时间太紧张了,后天就得离开这里了,这一天耽误的!

  在郝俊的严正抗议下,乾隆只好答应郝俊,明天午后让他见到那些贡品玉器……

  3月9号的早上,郝俊登上了禄锏的马车,踏上了归程。

  在他们的车后,禄锏安排了七辆大马车,拉着郝俊的此行收获。

  共有二十个装满翡翠原石的大木箱子,有三个装着子冈牌的铜箱子,还有十大箱从乾隆那里得来的总价值三百万两白银的贡品玉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请收藏:https://m.shw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