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百二十九章 犯太监者,虽远必诛!_司礼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外戚干政,宦官祸国,可陈公公可曾听说这外戚和宦官搅到一块去的?所以啊,咱们宫中人是一个阶级,他们这帮子勋臣又是一个阶级,那外戚么则另一个阶级…”

  为了让陈公公能够理解阶级对立的概念,魏公公说今道古,将宦官、勋臣、外戚、官员士大夫细分为四个阶级。

  某些时候,这四个阶级又可以合并为两个阶级,但这不是魏公公今天要讲的重点。

  他只是想陈福清楚一点,他们和南都城这帮子勋贵不是一伙的。

  内守备刘朝用是内书堂的首魁出身,手下用人自是重文墨。陈福是头次听到这阶级划分,但一听就懂,他们这些太监的确和其余三个阶级不是一伙。

  小魏话糙理不糙啊。

  “每一个阶级中的人,都在他们的阶级中有地位有生活,脑袋里想的,嘴上说的,手上做的,无一不是为他们的阶级谋利,绝不可能为另一个阶级着想的。”

  为了验证自己这句话,魏公公问陈福,可曾听说有勋臣子弟自愿净身入宫的。

  这肯定没有啊!

  本朝两百余年,倒有三个特例。可一个是犯事被阉的进士,一个是自愿净身的武官之后,一个是为了前途搏一把的县中学校长。

  特例这玩意,不能当普例。

  最起码,没听说哪个侯爷、伯爷家的公子哥引刀成一块,不负小小鸟的。

  为何会这样呢?

  这就是阶级的缘故了。

  陈福听着若有所思啊,但还不透彻。

  于是,魏公公敲小黑板,标重点了。

  “原因还不是我等皆是苦命人么!那勋臣阶级家的子弟自幼锦衣玉食,不知民间疾苦,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哪里体会得了我等的苦衷啊……”

  忆苦思甜,魏公公明确告诉陈福,他们宦官这个阶级就是从百姓中来,从最贫苦的百姓中来的,所以他们和百姓是一个阶级,是代表百姓利益的阶级。而那些勋臣们,自出生起,就是站在百姓利益的对立面!也就是站在他们这些太监的对立面!

  二者之间的矛盾不是简单的权钱矛盾,而是阶级矛盾。

  勋臣子弟为什么不净身入宫,不是宫中不收,还不是因为他们不愁吃不愁穿么。

  当太监的为什么能代表百姓利益,因为他们就是从百姓中来的!

  几个阶级中,谁最见不得百姓受苦?

  答案,还用魏公公说明了么?

  就你陈公公忍心见着家乡父老挨饥受冻?

  见不得,见不得咧…

  ………

  当太监的还能代表百姓利益了?

  陈公公对此深感震惊,长这么大,还是头一回有人说他陈公公是为百姓谋利,是永远和百姓心连心的好公公呢!

  过往,狗太监倒是听着不少咧。

  太监当中,狗太监肯定是不少的。

  一个阶级之中难免会有跳出这个阶级的群体,也难免会有害群之马,这些也不是魏公公要讲的。

  要

  请收藏:https://m.shw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