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十二章 西宁读书人_明天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都安排好了,当然了,大军在城外扎营,于谦带着几百亲卫入城休息,并占了西宁卫指挥使衙门。

  于谦告诉众人,原来疲惫,有事平日在议不迟。却将张文留下来,促膝而谈。

  张文受宠若惊,坐在于谦面前,如坐针毡。根本不能有片刻安稳。于谦也看出他的紧张,于是先询问了一些,无关要紧的事情。随即将事情转到圣贤之道上。几句话下来,张文的心情也慢慢平复了。

  于谦问道:“朋友久在西宁,却不知道西宁有进士前辈吗?”

  朋友,前辈,这些话其实并不是现代的意思,而是科举文化下的术语,朋友就科名的士大夫对没有功名的人来称呼,而前辈也是指科名在前的士大夫。

  张文说道:“惭愧,西宁荒凉,有史以来没有一个进士。”

  于谦对此并不没有多奇怪。在他看来,这也是大明对西宁这一带失去控制的原因之一。

  虽然士大夫坐大,固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的,但是如果当地这些土官,豪强坐大,他的威胁要比士大夫坐大更加严重。

  于谦之所以对张文另眼相见,就是因为张文代表了西宁士绅。

  虽然这一股势力而今还很渺小。但是如果这一股势力壮大之后,也是会让西宁对北京产生更多的向心力。

  不管怎么诟病文官集团,但是有一点却不能否定的。

  那就是文官集团是大明的根基,也是最维护大明的势力之一。

  于谦问道:“你觉得是什么原因。”

  张文说道:“在下惭愧,虽然有心读书,但也算不得名师,没有名师自然也没有高徒,而西宁又是卫所,掌管西宁多为武夫。他们不懂读书之妙,连西宁卫学,也是永乐末才建的,一直一来师生都不多。”

  “实在是条件有限。”

  于谦心中暗道:“看出来了。”

  国子监监生在太祖太宗年间,还是校规严苛,出来的学生还是有几分真材实料的,但是问题是国子监建立的本意,却不是为了科举。

  国子监监生在明初作为单独入仕的一条途径,国子监监生所学的都是一些实用的,能为朝廷办事的技能。

  比如丈量土地,比如登记黄册,修缮水利,等等。明初很多大工程都是大批国子监监生参与进去的。

  而今国子监出仕道路渐渐不行,也没有人认真学习了。

  张文虽然气度上有些读书人的样子,但是真才实学有几分?于谦并不抱大希望,虽然于谦是科名再后,但也是从杭州这样的死亡学区之中考出来的,而西北总体来说,比江南科举简单太多了。

  张文都考不上,可见这种整体性的文化断层,也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问题。

  张文叹息一声,继续说道:“也不全是这个原因,在西宁多蛮夷,回回多读教经,不愿意堵圣贤书,而藏人佞佛,下官也是没有办法的。”

  西

  请收藏:https://m.shw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