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四十章 刘定之请缨_明天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常亲厚的。也是刘定之官职不高,又多外任。

  这才在朝中不显山不露水而已。

  但是知道的人,都不会小看刘定之这个刚刚三十的年轻人。很多老臣都觉得,十几年后,内阁几把交椅之中,定然有刘定之一席之地。

  刘定之进宫之后,朱祁镇将他写好的文章让刘定之看了,刘定之看了。虽然觉得很别扭,因为朱祁镇虽然是写成古文了,但是还是论文的写法,甚至里面还有数据对比等等。

  刘定之,先对这个说法,感到怀疑。而后他自己细细推敲,甚至在大兴知县下辖的一些作坊试行之。

  最后不得不承认,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但是他觉得这个结论是对,但是依然劝谏朱祁镇不要以陛下的名义,将这篇文章传出去,原因很简单。

  这即便是对的,但是不是道德文章。传出去,非但不会成为皇帝身上的闪光点,反而成为污点。

  这就是所谓的偏离圣道。

  对于这一点,朱祁镇也是很明白的。

  说起来大明的政治环境,要比清代好太多了。如果是一般人写出这样的文章,提出这样的观点,未必不是一本奇书。甚至杨士奇,杨溥等人或许还有赞赏一二。

  但是皇帝却不一样了。

  他天然站在政治的风暴眼上,一举一动都会有人做政治解读。所以有些事情,寻常百姓做的,皇帝却是做不得的。

  所以,朱祁镇不得不采纳了刘定之的意见,做伪书。

  其实这也是古代常态了,就是托古人之名写书。内容是真的,但是作者是假的。

  本来吧,在朱祁镇心中最好,弄一个墨家名头,干脆就叫《墨经》。

  但是朱祁镇想用这里的思想,却不得不考虑阻力,毕竟而今儒家占据了主流,准确的说,是理学占据了主流。

  所以,朱祁镇决定托一个儒家名人。

  至于是谁,朱祁镇翻来覆去的想,就想到了子贡。

  原因很简单,子贡乃是孔子学生之中,政治能力最好的,外交能力也是爆棚的,偏偏又是一个大商人。

  最重要的是,并没有什么著作。

  朱祁镇一决定,第一件事情,就是询问子贡有后人在大明吗?锦衣卫立即报道:“端木家在大名府浚县。当地还有子贡墓,端木家在元代曾经入仕,入本朝几代都是白丁,至于而今端木家主是谁,还要大名府本地报上来。”

  朱祁镇立即明锦衣卫将端木家主,秘密带进京师来了。

  做戏就做全套,既然要做伪书,自然要让端木家来背书了。什么他们不愿意,朱祁镇有得是办法让端木家愿意,并愿意摇旗呐喊,成为这一本书的忠实粉丝了。

  只是如此一来,朱祁镇这一件事情就有些变化了。

  之前朱祁镇仅仅是想将分工写明白了,好让做教材。培养出一批人来,哪怕是太监,也好办事。

  但是而今要伪做一本书出

  请收藏:https://m.shw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