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五十三章 经筵vs大本堂_明天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张床,可以让人休息。

  如果遇见了什么特殊事件,大学士也是要在这里值班的。

  比如皇帝病重,几个大学士有一个算一个,一般都住在这里了。

  四个人进来之后,杨荣先按捺不住了,说道:“张辅,他是什么意思?觉得而今还是太宗皇帝在吗?”

  杨士奇亲自端了茶水,给三人满上,说道:“张辅是什么意思?不好说,但是大内那一位到底是什么意思,这才是问题。”

  胡濙沉吟片刻,说道:“经筵制度,断不可废,如果陛下仅仅让襄王在北京有一个读书的地方,自然好说,但是这大本堂,真要为大本之处?我是绝对不会答应的。”

  杨溥说道:“不错,这一步万万不能退的。”

  杨士奇当然知道这一件事情重要性。

  毕竟这个制度,乃是杨士奇一手建立起来的,就是为了让皇帝接受儒家教育,让皇帝亲近儒臣。

  而这些讲官都是翰林出身。与皇帝朝夕相处,将来皇帝登基之后,自然也会受到重用。

  甚至可以说,明后期铁律,非翰林不得入内阁。就与经筵直接相关。

  因为担任皇帝讲官的大臣,都是翰林院出身。这些人又有大概率被重用。这才有了翰林清贵,坐冷板凳二十年,一朝入阁天下知。

  而进翰林院,却与科举之中的名次,直接有关系。

  也就是说,科举之中,你是一甲前三,还是二甲,还是三甲同进士,直接确定了,你几十年之后,宦海沉浮的终点。

  当然也有不少人打破这个潜规则,如海瑞等人。但是总就是少数的。

  这才是真正的一考定终身。

  杨士奇到没有想过事情会发展成这个样子,有这样的弊端,但是他设计这个制度初衷也完美的实现了。

  那就是将皇帝教育控制在手中。

  明代皇帝大多是认同儒学的,不会向太祖皇帝,明面推崇理学,其实是拿来用用而已,也不想太宗皇帝,干脆就是一个武夫。

  即便最荒唐的正德皇帝,在面对杨廷和的时候,也是非常有礼貌的。

  正因为这一件事情如此重要,即便一直以来明哲保身的杨溥,不太爱说话的胡濙,也不能在这一件事情沉默了。

  皇帝亲近勋贵是近忧,以大本堂体制代替经筵,乃是远虑。

  杨士奇面色不变,默默的品着茶,颇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的镇定。过了一会儿,杨士奇才说道:“这一件事情,总要在御前说清楚。”

  杨荣说道:“我与你一起去。”

  杨士奇说道:“不用,我一个人去就行了,我们都去了,岂不是逼宫吗?你们在这里等着便是了。”

  杨士奇说做就做。

  立即派人向乾清宫递牌子请见。

  朱祁镇在乾清宫之中,见了杨士奇的牌子,立即说道:“王大伴去接一下首辅。”

  王振立即说道:“是。”

  朱祁镇见王振离开了。心

  请收藏:https://m.shw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