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1章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_贞观帝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要保证只能留在大唐的疆域内。历史上,日本的遣唐使到中国之后,学习了灌钢和百炼钢技术,将唐刀等武器带到了日本,在日本经过改良之后形成了独特的炼钢法,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日本刀工艺,流传了下去。但是在国内,炼钢法的发展却逐渐放缓,到了后来的明代,倭寇之所以如此难以荡灭,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武器之利,所以在与明军的作战中占据了上风。

  要是没有遣唐使从大唐学走的炼钢方法,日本根本不可能发展出比中原更加先进的炼钢法来,技术的泄露,导致了原本落后了无数年的日本在很多方面直接站在了同大唐同样的起跑线上。

  可是现在李世民还没有认识到这一,那些大佬们都没有认识到,特别是那群文官,都认为圣人仁德,大化胸怀,对于其他国家的使着来请求学习技术,非但不引起警惕,却反而洋洋得意,大度把技术都给他们。

  同大度的对他国共享技术的危害成正比的,是匠人或者医者等各个方面的人对于自己的技术的保密,导致了后世多少先进的东西反而失传!该保密的地方不保密,不该保密的地方,却能死守着带进棺材里面。

  “呵呵,夏大人客气,夏大人为国费劲心思,设计的那些兵械,哪一样不教人惊叹?今日夏大人又要打制甚子?尽管吩咐下来便是!”中校署令不大不的恭维了夏鸿升一下,道。他是中校署令,从八品下,而夏鸿升则是四品的折冲都尉,而且还有爵位在身,并且明眼人都能够看得出来,夏鸿升正在渐渐成为皇帝眼前的红人,这从那次屈突通病逝之后,皇帝除了那些大佬们之外,就只传召了夏鸿升一个人过去就能够看得出来。所以对于中校署令来,夏鸿升是他的一份机缘,夏鸿升喜欢格物,而他又负责这些器具的打制,若是能够因此而结识,日后若是夏鸿升有所提携,便是他的出头之日了。所以对于夏鸿升让打制的东西,中校署令也是分外上心,欲图借此机会同夏鸿升建立起来良好的关系。

  实际上,朝中有这种思想的人也不在少数,夏鸿升年纪轻轻便已经是男爵了,而且有了四品的实职,是一个十分有前途的人,那些在官场上混迹了一辈子的人,对此是十分敏感的。不过夏鸿升却也并没有因此而恃宠而骄,一来他现在官职还,还用不着自污以保身的时候,二来,他心里清楚,李世民如此待他,看中的也是他那层出不穷的新想法而已,能够从新的角度给李世民带来灵感。

  所在目前夏鸿升仍旧坚持着自己不得罪人态度,不管事朝廷上的大佬,还是底下的官,只要没有涉及到自己,那就能不得罪就不得罪,现下还远远没有到不得不给自己树敌的地步呢。毕竟,多一个朋友,就多

  请收藏:https://m.shw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