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第五十八章_将军长命百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慕容远成功说服了自己的父亲,慕容安深思之后,嘱咐说:“那你这几天老实给我在家呆着,别跑出去惹祸。”

  他又补充了一句:“没事多去军营里看看。”

  慕容远心里不以为然,但面上还是很听慕容安的话,他点了点头,便离开了书房。

  看着幼子的背影,慕容安叹了口气。

  到了他这个年纪,对自己的未来只求安稳,所有的希望都放在后代身上。俗话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父辈有能力的情况下,生出来的儿子不一定聪明。

  慕容远这还算好的了,慕容安有个同僚,是个博览群书的学士,也是朝廷九卿之一。他的嫡长子从小是他亲自教导出来的,却十分愚钝,学士又气又急,只好使劲多生几个,矮个儿里拔将军。

  只能说生孩子这种事太不稳定了,哪怕从小用无数资源砸下去,天赋受限,也就只能走到那一步。

  正因为如此,百姓之中难道没有好苗子吗,但他们永远不可能获得和贵族门阀子弟相同的资源和机会。而身为既得利益者,世家贵族会不断固化阶层,垄断资源,封锁平民上升的途径,这样,他们将永远占据话语权。

  慕容安对自己儿子的能力有非常清晰的认知,慕容远出去打周围的小国或者南下剿匪之类的绝对没问题,就像当初的赵平安差不多。

  但对上战斗力极强的匈奴就不太行了。

  偏偏慕容远似乎对自己很有信心……

  即使如此,慕容安也不会太过绝望。

  无论能力如何,能在朝廷上占有一席之地的都是他们这些人,因为他们占据了唯一的上升渠道,朝廷选择大臣只能从他们和他们的子女之间选择。

  慕容远不行,就看慕容远的儿子怎么样了,慕容家这么大,日后总会出一个能重振家族的人。

  就算慕容远是个废物,这一辈子也会比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也许胸有抱负但没有机会的百姓过得好多了,不是么。

  在元鼎帝登基之前,这个想法没有问题,但元鼎帝登基之后,干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建立内朝尚书台,尚书台里的人,大部分出生平民,最典型的就是公孙羊,典型的泥腿子。元鼎帝居然让这样的人高居尚书令之位,并且事事都过问他的意见,整个尚书台的地位越来越高,外朝很多位置几乎已经形同虚设。

  第二件事就是元鼎帝大肆封赏有军功的战士,不论是要钱还是要地位,只要能立下军功,都给得毫不客气。要知道,有些人去打仗,甚至是因为失去了自己的田产走投无路,但现在他们陡然间便拥有了极高的地位。在战斗中牺牲的战士,他们的后代也拥有了被举荐为吏的资格。

  因为元鼎帝的大肆封赏,有越来越多的人

  请收藏:https://m.shw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