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三七、总统轮流做,今年到我家_北洋往事·那些军阀那些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调隐退虽然赢得了一片掌声,但让段祺瑞却感到有些不快,因为黎元洪在退职之前极力推荐冯国璋作为继任人,这却不是段祺瑞所希望的人选。

  老段最希望的人选是谁呢?徐阁老徐世昌是也。徐世昌很早就跟随袁世凯,正儿八经的进士出身,还点过翰林,可谓是北洋系中最有文化的。在前清时期,徐世昌的官衔仅次于袁世凯,而且是袁世凯在被载沣踢回老家后的北洋全权代理人,因此,徐阁老在北洋中享有崇高威望非他人所能比拟。

  当然,这一切都是老皇历了,段祺瑞当时最在意的一点是……徐世昌是个文官啊。

  冯国璋就不一样。这老兄在当年的“北洋三杰”中排名靠后,年龄却是最长,他比王士珍大2岁,比段祺瑞大6岁,与袁世凯倒是同庚……却还要大上半岁。冯国璋,字华甫,1859年1月出生于直隶河间县诗经村,其祖上据说为明朝开国元勋冯胜之后,而其所居的诗经村据说又是汉毛公讲学处,此处倒是该出个民国大总统。

  冯家数代以来,并不算发达,虽然偶有人外出做官,但总体上仍为传统的耕读之家。在冯国璋祖父的时候,冯家还算家道殷实,但在冯国璋出世后,家道便开始中落,耕读传家变成了以耕为主,以读为辅,生计维持颇为不易。冯国璋在幼年的时候便入了私塾就读,成绩也还算优秀,在年长之后,他又去了保定最出名的莲花书院读书,但后来因为家计困乏而不得不放弃学业,回家务农。

  1884年也就是冯国璋25岁的时候,他投入直隶提督聂士成的麾下,先从炊事兵开始干起。在当时那些大字不识一箩筐的粗笨士兵中,冯国璋完全可以算得上是一个知识分子,而多年的学习经历也让他显得十分机敏聪明,鹤立鸡群。于是,营管带很快便发现冯国璋是个人才,并随即将他提拔为自己身边的勤务兵。

  机缘巧合的是,在冯国璋入伍的第二年,李鸿章在天津创办了北洋武备学堂,第一期学员主要从淮军各营军官推荐的优秀士兵中选拔。毫无疑问,在这一次推选中,冯国璋的文化水平又帮了他的忙,由此顺利的进入了第一期的步科学习(王士珍和段祺瑞均为炮科)。

  在就读期间,冯国璋还对功名念念不忘,他后来还曾经回原籍应试并中了秀才,后来因为乡试落第而重新回到学堂就读。当然,冯国璋的行为是得到领导默许的,因为当时武人大都不重视文化学习,而冯国璋中了个秀才倒可以起到表率作用。

  在武备学堂毕业后,因冯国璋的学业优秀,总办荫昌将他留校任教。由于当时淮军并不重视军校毕业生,而冯国璋急欲立下军功升迁,后来便再次投入聂士成的部队,并参加了甲午战争,其间表现

  请收藏:https://m.shw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