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八章 徐文远送侍女_明末之兴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重视还应该调高一些,这种人绝非池中之物,一遇风云就不知道会有什么造化了。

  徐家虽然是庞然大物,在江南根基深厚,但是大也有大的难处,族中各种厉害关系也是错综复杂,想要做一点改变都会面临各种阻碍。现在世道已经乱了,不是没有人目光长远看到危机,只是腐朽的豪门已经习惯了躺在大明的身体上吸血,想要他们主动做出改变是千难万难的。

  相反鲁若麟这样新兴的势力就灵活的多,也更有机会争顶。纵观历史,改朝换代之时草莽之雄更容易成功,豪门望族虽然财雄势厚,但是更多的时候是附为尾翼,或者在动乱中消亡。白纸好做画,船大难掉头就是这个道理。

  摆正心态的徐文远收起了徐家的架子,与鲁若麟相谈甚欢。对于鲁若麟希望借助徐家的力量收集工匠、落魄文人的事情也表示可以大力支持。

  吸纳流民这种事情如果让鲁若麟来做肯定是比较困难的,少量的还好,一旦人数过多就会受到地方势力的打击。这些权贵势力在南方是盘根错节,控制着南方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如果没有他们的配合,朝廷对江南的统治都无法维持下去。

  由徐家出面收拢流民阻力就要小的多,但是也不能太过火,否则动了大家的蛋糕以徐家的权势也架不住围攻。

  而且江南土地肥沃经济繁荣,活命的机会也比北方多一些,大规模的流民还是比较少见的。那些权贵的田庄、工坊也吸纳了不少破产农民,是他们廉价劳动力的重要来源。但是总会有一些流民最后沦为乞丐、盗匪,与其落得这样的下场还不如送到白翎岛物尽其用,也算是为江南的繁荣稳定做了贡献。

  这次鲁若麟还随船带了些交易品,除了食盐、咸鱼、药材等,还新增了一些皮裘。这些皮裘都是用在朝鲜辽东收来的皮革精心制作的,流水线的使用使得制作费用大大降低,加上用边角料做的皮帽、皮靴、皮手套,附加值大大增加。

  徐青松在白翎岛学到了流水线制衣的方法,回到松江后组建了自家的成衣作坊,虽然是山寨版的,效率打了些折扣,但是效果还是不错的。只是江南之地几乎家家纺纱织布,衣服大多自己制作,销量只是一般,也就绝了复制白翎岛模式的念头。

  白翎岛大规模往江南倾销食盐已经引起了扬州盐商的注意,以徐家的势力也不敢轻易与之抗衡,言语之中有减少食盐进货的意思。对此鲁若麟也表示理解,不过食盐是白翎岛的拳头产品,少了这个大宗商品损失就太大了,必须开发新的产品来代替了。

  其实鲁若麟早就有此打算,只是没有来得及实施,这次来江南正好采购一些原材料做新品。

  见面会结束后徐文远将自家在港口附近的一处别院借给鲁若麟暂

  请收藏:https://m.shw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