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7.洪承畴也想修路_明末之兴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旅顺城呆了几天后,洪承畴他们北上南关,那里是他们重点考察的地方之一。

  随着天气转暖,水泥的供应量开始跟上,旅顺到南关的公路也开始修建,并且采用了两头对进的方式,施工进度并不慢。

  金州军的道路建设标准一向比较高,规划的旅顺到南关公路为主干道,有二十米宽,足够四辆四轮马车并驾齐驱了。不过为了尽快打通这条主动脉,现在只施工了一半,另外一半后续再进行施工。

  交通对于军队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特别是步兵,依赖性非常大,几乎所有的行军都是沿着道路展开。哪怕是骑兵,除非万不得已,也是会沿着道路行军的。

  比起清军,无论是朝廷的军队还是金州军,行军打仗都有大量的辎重,对后勤补给的依赖度非常高。特别是粮食,往往决定了明军的生死。而粮食的运输非常消耗运力,没有安全的补给线,明军根本就无法长期作战。

  明军物资运输为什么这么困难?说到底还是交通不畅惹的祸。

  以如今的运输情况,南方还好一点,可以用船进行粮食运输,损耗会小一些。但是在北方,粮食运输全靠马车和人挑。受道路条件限制,马车都是两轮的,载重量有限,效率极其低下。往往十石粮食,运到前线就只剩下一石,其他的全在路上消耗了。

  要是前线作战的军队达到十几万、几十万的规模,时间一长,仅仅是粮食的补给就可以将朝廷拖垮。

  所以清军在与明军作战时,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凭借自己的机动性断明军的粮道。一旦粮道被断,用不了多久,明军就会自行崩溃。

  旅顺到南关的这条主动脉不光关系到以后的兵员调动和后勤运输,也是辽南经济发展的任督二脉,一旦打通了,将会大大促进辽南的经济发展。

  “兴汉,如果这条路修通了,从旅顺运粮食到南关损耗几何?”洪承畴骑在马背上,对身边的鲁若麟问道。

  洪承畴拒绝坐船走海路到南关,而是非要沿陆路走一遭,顺便看看辽南的具体情况。

  既然如此,鲁若麟只得作陪,大家骑马前往南关。

  “要是全线贯通,以旅顺到南关的距离,用四轮马车的话,最多两天就可以走一趟,损耗不会超过一成。”鲁若麟默默估算了一下给出了答案。

  “一成?怎么会这么低?”洪承畴和吴三桂他们惊讶了,要知道明军的运粮损耗一般都是以几倍来计算的。

  “这水泥路和四轮马车可不是那些官道和两轮车能够比的,不但载重量翻了几倍,而且速度更快,对马匹的要求也低,损耗自然就降下来了。”鲁若麟解释道。

  洪承畴他们回想了一下在旅顺见过的四轮马车,确实比两轮的装货量大多了,只是一看就知道对道路的要求也要高得多。只有配上

  请收藏:https://m.shw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