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百四十四章 背锅大侠卢象升_明末之兴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去是巨大的人情,可以大大的稳固杨嗣昌在朝廷中的地位,拉拢大批的盟友。

  在京师里有资格可以与杨嗣昌进行交易的只有朝中的大佬或者某个派系的领袖,一般人根本就进不了他的门。

  除了这个暗箱操作的功劳交易,京师里另一个热门的话题就是朝廷即将拟定的惩处名单,很多地方大员、实权武将都在这个名单里面。

  而且因为这次损失空前,一度连册封的亲王都被清军俘虏,崇祯的怒火格外的强烈,处罚的力度会空前严酷,很多人只怕人头不保。

  种种原因之下,朝廷里的御史言官们上蹿下跳格外活跃,各种弹劾的奏章堆积如山。其中尚在返京途中的卢象升就受到了猛烈的攻击,大有成为背锅侠的趋势。

  这些弹劾卢象升的奏章无非都是指责他作战不力,坐视多尔衮肆掠地方;见死不救,致使友军被清军击溃;贪生怕死,放任清军北归。

  总之这次朝廷损失这么惨重,卢象升要负主要的责任,甚至大有不杀无以谢天下的架势。

  对卢象升的攻击除了百官推卸责任,想要找个人背锅之外,朝中大佬们的推波助澜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卢象升与朝中大佬们关系不睦众所周知,又正好位置足够高,用来给崇祯出气再合适不过了。

  逃回京师的高起潜为了推卸战败的责任,更是将所有的黑锅都甩到卢象升身上。在崇祯面前将卢象升描绘成了一个拥兵自重、公报私仇、见死不救的卑鄙小人,自己以及关宁军都成了被卢象升陷害的牺牲品。

  面对一把鼻涕一把泪的高起潜,崇祯也是非常气愤。

  论到崇祯对两人的信任度,高起潜无疑比卢象升高得多。何况崇祯将总督天下兵马的权利交给卢象升,卢象升却并没有完成抵御清军的任务,本来就深负他的期望,所以当即就下旨斥责卢象升,让他上书自辩。

  至于卢象升手上兵力不足、权利不够的问题,崇祯根本就没有给予考虑。面对一片狼藉的大明京师,崇祯也需要有人来承担责任化解他身上的压力。很不幸,卢象升和刘宇亮这一文一武都是他在心底里选定的目标。

  原本卢象升还是朝廷的一块遮羞布,现在有了更加耀眼的陈新甲,这块遮羞布瞬间就变成了一块用旧了的抹布,直接被朝廷上下抛弃了。

  斥责的圣旨下达到卢象升军营里的时候,引起了轩然大波。

  将士们血战了这么多时日,却得到这样的结果,这是他们如论如何都不能接受的。

  不但众将的脸色阴沉得了可怕,连随军王公公的脸都是黑的,卢象升更是像老了十几岁一样。

  “罪臣卢象升领旨谢恩。”即使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卢象升依然恭恭敬敬的领了圣旨,一点怨气都没有的样子。

  黄济则激烈得多,也更加肆无忌惮:

  请收藏:https://m.shw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