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十九章 脱沙肉_日常系大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得自己和这位数百年前的名士颇为相似,虽然他既没有吟诗作对的才情,也没有纂书名留青史的伟绩,但两人都是吃货,这带来了一种强烈的身份认同感。

  今天准备尝试的菜肴是脱沙肉。

  去皮切碎,每一斤用鸡子三个,青黄俱用,调和拌肉;再斩碎,入秋油半酒杯,葱末拌匀,用网油一张裹之;外再用菜油四两,煎两面,起出去油;用好酒一茶杯,清酱半酒杯,闷透,提起切片;肉之面上,加韭菜、香蕈、笋丁。

  关琅当初看做法步骤时可看了老半天,就和高中时期做古文题似的,还得专门去网上查找“鸡子”、“网油”、“秋油”是什么玩意。短短几行字,稀里哗啦混杂着一大串的内容,要不怎说人家是大家,这遣词造句就是素练。

  秋油其实就是工序复杂的上等酱油,是历经三伏天暴晒,深秋时节滤出的第一抽酱油,更加鲜美,醇厚。

  秋油这东西在《随园食单》里共出现过七十二次,自然引起了关琅的注意。

  然而同样令人遗憾,他手头上并没有这么高贵的酱油,“海天”,“李锦记”等厂家也没有销售这类产品,所以关琅只能拿普通的酱油代替了。

  之后有时间倒是可以着手准备尝试酿造秋油,看看是不是真的那么鲜美,和普通的酱油差别多大?关琅心里嘀咕着。

  食材已经准备好了。

  将油豆皮丢进温水盆里泡软,洗好配菜韭菜、香蕈(香菇)、笋丁。

  猪肉剔去筋膜切成小指头大小的碎块,打进三个鸡蛋同碎肉搅拌均匀,再切成肉糜。

  关琅按照着翻译过后的做菜步骤忙中有序地进行着。

  太讲究了!

  关琅还以为他平时做菜就算很细致挑剔了,但和人家袁枚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一道不显山不露水的脱沙肉足足有几十道工序步骤,又煎,又烧,又煮,还焖。

  一碟菜做下来,关琅心都累摊了。

  盛了一碗白米饭,黑龙江的五常大米。

  关琅迫不及待想试试味道,毕竟废了自己这么大功夫,如果好吃的话,下次请人吃饭时又多了一样杀手锏招牌菜,而且还是外边绝大多数酒楼饭店吃不到的珍馐。

  脱沙肉的卖相相当不错,一圈圈色泽金黄靓丽的蛋卷似的的肉饼摆成一圈,淋上一层鲜香浓郁的酱汁,扑鼻而来一阵香气。

  关琅忍不住咽了口唾沫。

  抓起筷子,咬了半口肉饼,咬下去的口感很奇妙,是那种一层一层不断变化的感觉,豆皮被煎得酥脆,而肉糜由于加入了鸡蛋不会显得柴硬,入口特别香浓,齿贝在穿过不同的食材间,各种气息味道争先恐后涌入口腔味蕾,在嘴巴中就像是有个小宇宙骤然爆发。

  太好吃了吧?

  关琅也不确定是不是自己饿了太久,还是因为心理作用,反正他吃得特别满足。

  就着米饭吧啦几口,一起下肚,那种幸福的饱食感,让关琅因为之前复杂工序而累积的烦闷情绪都一扫而空,反而觉得理所当然起来,只有这么繁琐的工序才能配得上这种绝味。

  请收藏:https://m.shw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