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_重启激荡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过,傅松这次虽然在婴国佬身上捞得不多,但却在德国佬身上找补回来不少。

  早在四年前,他就在东德布局,截止到两德统一前,他手头攒下了大量的东德马克。

  这些东德马克一部分来源于商品销售回款,另一部分来源于使用西德马克等硬通货,从东德老百姓手中兑换。

  两德统一后,对于东德居民的个人存款,西德政府按照1东德马克兑换1西德马克的比例进行兑换,根据年龄不同,每人可以兑换额度不等的东德马克,最高限兑6000东德马克。

  包括企业债务在内的其他资产按2东德马克兑1西德马克的比例进行兑换。

  而两德统一前,东西德马克之间的汇率为4东德马克兑1西德马克,所以一倍的汇率差,让傅松赚的盆满钵满。

  在国外赚的钱,一般而言有两种处置方式。

  一是将赚的钱转移到一个更安全的地方,这在实行浮动汇率和资本自由流动的德国当然不难,不过一个外国人转移几十亿西德马克的资产,吃相太难看,容易被监管机构针对。

  反正打死傅松都不相信这个世界上有真正自由的东西,资本自由流动?

  谁信谁傻逼。

  另一种处置方式就是在当地买买买,购入优质资产,这种做法相对厚道一些,至少资本留在了当地,肉都烂在了锅里。

  傅松自然不会只选一种方式,两种方式搭配着来。

  两成的资金用于购买德国长期国债,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德国都是欧共体的经济发动机,买德国的国债绝对只赚不赔。

  两成的资金用于看空德国股市,加息和本币升值,都会导致市场流动性减弱,不利于股票市场。

  两成的资金兑换成美元落袋为安,剩下的四成则是购买德国企业。

  他当然不会去买西德的企业,他感兴趣的西德企业要么是非卖品,要么太贵,买不起,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在东德大肆并购。

  东德是经互会国家中,为数不多的几个老牌工业强国,另一个是捷克斯洛伐克,西方发达国家或许看不上这两个国家的企业,但对中国来说,这两个国家的许多企业都是宝贝。

  与西德企业相比,东德企业本就不具备竞争力。

  两德没有统一之前,还可以依靠关税、贸易壁垒在东德国内市场抵挡西德产品的竞争,并通过货币贬值的方式获得价格竞争力,东德产品也能在西德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但两德统一后,为了收买东德人民,同时也是为了体现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西德开始给东德人民涨工资加福利。

  东德地区首先用工成本上去了,因为工资和福利皆上涨了一倍。

  其次,东德马克汇率从原来的4东德马克兑1西德马克,上涨到2东德马克兑1西德马克,汇率被人为高估了一倍。

  如此一来,

  请收藏:https://m.shw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