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01节 东线战争启示录_奋斗之第三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升空,苏维埃大厦的彩灯也全部绽放,经过一年多的漫漫黑夜后,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结束了宵禁,迎来了光明。

  1940年6月22日法国贡比涅森林吹响休战号之后,今天,在西伯利亚叶尼塞河最大的城市,相隔两年半,德军又一次吹响了休战号,时间是:1942年12月22日。

  东线战争胜利结束了,从叶尼塞河到英吉利海峡,从北冰洋到中东沙漠,到处成了欢乐的海洋,这是希特勒正确领导的功劳,也是德意志人民浴血奋战的结果,共有129万德军官兵献出了生命。

  战争之初,德国人想一蹴而就,正如希特勒曾经夸口的,只要在苏联这座破房子上踢上一脚,整个房子都会倒塌。在一九四一年,德国狠狠踹开了苏维埃这座破房子,但苏联的抵抗越来越强,因为希特勒犯了致命的政治错误,把苏联人不当人看,正如曼施坦因所言:在军事上力求摧毁俄国,在政治上却想法子挽救苏联。

  幸亏希特勒及时改变策略,在军事上不再狂妄自大,严格遵守战争规律,采取了正确的战略:突出重点,循序渐进,东线专入防御,封闭拉多加湖,占领圣彼得堡,攻克塞瓦斯托波尔,巩固两翼后在中央示弱,引诱斯大林向哈尔科夫冒进,然后南北包抄,导演了现代版的机械化坎尼会战,然后乘胜追击,一举攻占高加索,与中东的德军洲际会师。

  “让红军流干血液。”这是元首今年始终如一的目标。东线战争到了最后,已经不是德军与苏军对阵,而是俄军与苏军打仗,截止十一月底,苏联工农红军累计伤亡已近两千多万,其中阵亡达到930万,这仗打得下去吗?

  还有,他为了新武器的研发呕心沥血,实践证明他的举措高人一筹,尤其是力排众议仿制t34坦克和研发自动步枪,显示了他的高瞻远瞩。

  在此同时,元首充分利用敌人的政治软肋,放下所谓优秀种族的架子,采取分化瓦解,把争取占领区人民的支持放在首位,波罗的海,乌克兰,白俄罗斯从苏联分离出来,俄罗斯成立了新政府,解散了不得人心的集体农庄,实行包产到户,粮食产量成倍增长。实行以土地换和平,实现双赢,得到大部分占领区人民的拥护,为了加入德国普鲁士籍,好多人挤破了头。

  要做到这点需要超常的政治智慧,还要有超常的坚韧性。他的怀柔政策曾遭到同僚们的一致反对,有次希姆莱涨红着脸争辩说,斯大林对西乌克兰也采取了安抚策略,结果证明是热脸贴冷屁股。希特勒不为所动,他清楚地知道,德国是打破枷锁,而斯大林是给原本自由的农民带上枷锁,两者有本质上的不同。斯大林带给乌克兰的是集体农庄,人家当然反感。而他要解放生产

  请收藏:https://m.shw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