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46章 赶在最后一次催稿之前_学霸从改变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7月21日。

  距离上一次国际数学联盟那边的催稿,已经过去两天。

  不出意外的话,明天或者后天,陈舟又将面临一次催稿。

  随着约定时间的临近,与催稿次数频繁相对应的是,陈舟所感觉到的,国际数学联盟的那位联系人的心情,也愈发的焦急起来。

  毕竟,是催了近两个月的稿了。

  要是最后,还得走备选方案的话,那这位联系人的心情,肯定美丽不到哪里去。

  别的不说,催稿都要催出感情来的事,结果期待空了,可不得难受一下吗?

  此外,这位国际数学联盟的联系人,其实也想第一时间见证奇迹的诞生。

  见证这个七大千禧年大奖难题之一,被陈舟亲手干掉。

  说起来,这份催稿的经历,就像他自己参与到这一难题的解决一样。

  如果真的得到了陈舟一个肯定的答复,他相信这肯定是一种极其美妙的体验。

  也因此,这位专门负责与陈舟联系的国际数学联盟人员,其实也就在想着,今天是不是再问一下。

  但最后,他忍住了这份冲动。

  怎么说呢,总得给陈舟教授多一点时间吧?

  自己还是保持有规律有节奏的催稿比较好。

  这要是催的紧了,这位大佬难保不会生气。

  他不知道的是,陈舟其实也在计算着,他下一次催稿的时间。

  因为,陈舟打算,赶在最后一次催稿之前,搞定这个千禧年大奖难题。

  坐在书桌前的陈舟,仔细的看着面前的草稿纸。

  也就是他这么长时间以来,所留下来的研究手稿。

  他的脑海里,不断回想着两个问题。

  杨-米尔斯规范场究竟存在,还是不存在?

  那个被称之为“质量间隙”的质量间隔假设问题,究竟该如何解?

  整体梳理了一遍所有的研究手稿后,陈舟又拿过错题集,看了起来。

  配合着错题集的,还有一个记事本。

  这个记事本,是陈舟临时启用的。

  目的就是为了,记录下整个研究过程中,那些方向性的研究转变,以及他所取得的关键性研究成果。

  之所以这样做,也是为了能够和错题集更好的相互印证。

  毕竟错题集上所记录的错误内容,在被陈舟解决了之后,就会自动消失。

  而这个课题,是一个长期的研究课题。

  即使是陈舟,也不敢保证自己,在一段时间之后,还能回忆起每个关键节点的细节内容。

  而这些,偏偏是研究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内容。

  也是绝不可忽视的内容。

  这也是陈舟在这么多年使用错题集的过程中,逐渐总结出来的经验。

  只有这样,他才能更好地发挥这一神器的威力。

  尽管错题集有时候,也不是那么的“靠谱”。

  但是,错题集因“不靠谱”,而引起陈舟的疑惑时,恰恰也是陈舟自己“靠谱”的时候。

  记事本上,陈舟记录了整整

  请收藏:https://m.shw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