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11章 杀夫案_大明世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中了进士吗?那就大兴文教,让蒙人读书。”

  “学了圣人之道,自然就不会乱来了。”

  在绥远,平均百亩草地才能养十只羊,一家五口至少要百只羊,千亩地才能过上温饱生活。

  而如果换成农田的话,一家五口二三十亩就够温饱了。

  所以在这种时候,把草场换成农田,就是目前最好的办法,光是移民根本就不算是真切的好办法。

  这时候,朱谊汐也感到无奈。

  人口繁衍,这是自然规律,尤其是和平年间,牧民们其实也喜欢生。

  他总不可能效仿满清,施行减丁政策吧!

  “陛下圣明。”

  阎崇信忙拜下。

  朱谊汐沉默不语。

  只要拿下贝加尔湖,就可以催促多余的蒙人北上圈地,自然而然就能倾泻人口了。

  到时候在西伯利亚设置一个个定居点,建立城池,分封小藩国,就能控制住辽阔的北疆了。

  而那时,漠南草原的蒙古部落就成了一个个的泉眼,不断迸发人口流向北方,为大明天下添砖加瓦,抵御沙俄东向。

  这是他的定计。

  所以,关键还是在满清。

  “很快了,很快了。”

  他了低声呢喃着,目光明亮。

  阎崇信则低头不语。

  随即,他告退。

  回到文渊阁时,一众的阁臣颇为有礼,但他却只是嘴角带笑,并无多少热情。

  坐在椅子上,阎崇信这才感觉,自己真的年纪大了。

  不知不觉,他已经代赵舒为首辅近七载,而且居相位已经是十九年。

  三十七岁入幕府,四十为阁臣,五十四岁任首辅,过了花甲之年,已经六十有一了。

  长期陪伴君王,处理政务,已经让他疲惫不堪,年迈的身躯也日渐乏累,渐渐跟不上皇帝的想法了。

  一时间,他竟然萌生了致仕的念头。

  皇帝规定六十致仕,他似乎已经满足了要求。

  但皇恩浩荡,只要皇帝留着不放,谁能赶他走?

  这是四品以上大臣的恩典。

  “得走了。”阎崇信回忆着这些年来的过往,想着朱谋那期待的眼眸,心中不由得泛起了忧虑。

  近二十年的时间,朝廷上下几乎都有他的人手,不知不觉就营造出了庞大的势力。

  虽然说不上是党派,但却足以让君王忌惮了。

  “论起急流勇退,还是是赵舒阿!”

  这时候,阎崇信想起了在家含饴弄孙的赵舒,这位前首辅如今轻松自在,七十多岁了依旧活蹦乱跳。

  过年的时候,太子也去拜年了。

  两代君主的认可,阎崇信心中说不出的羡慕。

  ……

  夏收后,河北全身陷入到了一片喜悦之中。

  今年不好不坏,是个平年。

  享受着运河和京畿的双重待遇,即使是平年,对河北来说就是个好年。

  但对于某些人来说,今年的日子可不好过,或者说根本就不算好日子。

  河间府,作为运河在河北的重要一段,沿河两岸,

  请收藏:https://m.shw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