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7章 港元危机爆发_财团的诞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币汇率从最低点开始回升后,他开始迅速行动起来。

  刘元昊一边在外汇市场上做多港币抛售美元,一边利用恒隆银行的营业网点从想要兑换美金的市民手中回收港元。

  恒隆银行这边只是小打小闹,用于兑换港币的美元总金额还不到1亿。

  而且银行的工作人员天天拿着小喇叭劝前来兑换美元的市民要保持信心相信港府,以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只有那些坚决要求兑换的市民网点才会给他们办理。

  外汇市场才是他的主战场,汇率从9.6回升后,一部分没来得及平仓的国际炒家仍然在继续做空港币,想要获取更大的利润。

  刘元昊抓住机会在极短的时间内用二十倍杠杆建立了超两百亿港币的多头头寸,平均持仓成本在8.6一线,同时开始大量卖出手上的美元。

  10月15日,港府宣布从17日开始,港币兑美元实行联系汇率制度,汇率中间价定在7.8,允许在7.75-7.85之间自由浮动,一旦波动超出浮动范围,港府就将出手干预汇率。

  15号这天收市时汇率还在8.2,16号香江恰好因为台风休市一天,17号开市后汇率就升到了7.8,这巨大的涨幅让使用高倍杠杠的空头们哀声一片,连割肉的机会都没有。

  不到一个月时间,刘元昊的多头头寸平仓后盈利近40亿港币,这还没算抛售美元兑换港币过程中汇差的利润。

  百佳超市和屈臣氏因为他的布置提前半年时间囤积了大量的基础生活物资,在这次港元危机中一直保持平价销售,得到了全港市民的一致好评。

  恒隆银行因为每天都有小喇叭提醒,相信刘元昊选择拿住港币的市民自然是欣喜不已,那些坚决要求兑换美元产生亏损的市民也不好说刘元昊的不是。

  他在这一波港元危机中实现了名利双收。

  11月,刘元昊受邀来到港督府,港元危机虽然结束,但港币汇率事实上跌了不少,尤德这时急需启动几个大项目来稳定人心,此前一直在和港府协商补地费的黄埔花园项目摆上了他的案头。

  很快,和记黄埔和港府达成协议,和记黄埔向港府一次性支付一笔3.9亿的补地费,将位于九龙红磡的原黄埔船坞地块的土地性质由工业用地变更为住宅用地。

  和记黄埔随后将早已准备好的“黄埔花园”开发计划向外界公布:和记黄埔拟在黄埔船坞旧址约200万尺的土地上兴建94栋住宅大厦,共11224个住宅单位,总楼面面积765万尺,另有170万尺的配套商场面积。

  整个计划预计在6年内分12期完工,总投资逾40亿港币。

  在黄埔花园这个项目中还特意设计了一艘“黄埔号”,这是一座集购物和娱乐为一体的船型商业建筑。

  港府总注

  请收藏:https://m.shw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