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893章:老孟家全是资源咖_华娱之别样人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衍,他也得表示一下,但站在导演的立场上,本子不吃透,怎么开机?

  何况祖风和老潘本就是慢工出细活的性格,与其催他们,不如给足时间!

  ……

  “周东语还行,热芭差了点意思,薛导,我打算让《七月与安生》定档在明年五一,你觉得怎么样?”

  薛晓鹭听了老孟的话,心里一口气也松了下来,老实讲,在剧组的时候,她对热芭已经是重点关照了,经常在下戏后单独指导,不料还是收效甚微;

  “档期我听公司的安排,孟总,我当时想过,要不就按剧本的时间线来拍,这样的话,估计东语和小迪的表现还能再好一点!”

  一些演员之所以演得不好,是因为他们演戏的时候是以预言家一样的全知视角来诠释角色的,好像一开始就知道自己的结局一样。

  那对于演员来说,假设一开始不拿到整部戏的剧本,而是随着拍摄进度慢慢解锁自己角色的故事究竟可不可行?

  现下的大多影视剧并非是按照剧情顺序拍的。一部电视剧分为很多集,一集分为很多场,每一场在不同的场景。

  剧组拍摄的依据是什么呢?

  在时间充足、预算充足、演员能全程跟组的极端理想状态下,按剧情发展排片是最好的。

  按剧中事件先后顺序来先后拍摄,不仅有利于让演员保持状态,持续入戏,还更方便后期审素材和剪辑。

  但内行人都知道,这是极端理想状态,实际上很难实现。

  试想每场相邻的戏场景都不一样,A地的戏拍完了,一个剧组浩浩荡荡转去B地拍下一场,然后又回到A地拍第三场。路上的时间、设备的租金、转瞬即逝的自然光会大大拖慢拍摄进度,增加预算。

  再试想,除了全程跟组的主演,一些戏份少但贯穿全剧各个阶段的配角如果也全程跟组,对剧组的经费和演员的时间都是一种浪费,实际上可以把某配角的戏集中在几天拍完。

  更何况主演可能是忙碌的大明星,也不一定全程跟组。所以按演员时间排片,也是排片的重要依据之一。

  所以,剧组的执行制片通常会多考虑场景和预算。

  比如一部戏需要在泰山顶取两次景,一次是开场,一次是大结局。那么剧组排片的时候就会把这两场戏安排在同一天拍摄,剧组也就只需要浩浩荡荡上一次泰山。

  “这不可能,你也不是陈楷歌,再说了,没几家公司会同意这么做的,还是演员的问题!”

  这种片子,情感的冲突是整部电影的核心所在,因此非常考验演员的细节处理能力,孟轻舟看完粗剪,也只能怪自己揠苗助长了;

  相比原版的马思莼,热芭多了丝甜美,但却少了韧性,谁更胜一筹不好说,单从养眼上评价,这一版肯定高多了;

  演员是什么?

  演员就是把一个角色形象塑造得

  请收藏:https://m.shw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