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2698章大小矛盾仁义礼_诡三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最高境界,就是所有人都『上德』。所谓上德自然是没有什么私欲,一切都为了公众,为了所有的人。这从某个角度来说,其实就和乌托邦非常相似了。

  所以,很有意思的就是,其实华夏在诸子百家之时,有很多思想都已经萌芽,老子,孔子,墨子等等,华夏当时就像是开了挂一样,提前站在了有着无数岔道的路口……

  以至于当时的统治阶层有了太多的选择,结果产生了各种选择综合征。

  老子的路太难,孔子的路太硬,墨子的路太穷……

  挑挑拣拣一番,七国瞄着自己,也瞄着旁人,然后试探的走各自的路。

  有系统,有外挂,终究还是要人去用不是么?

  而且还有猪队友。

  明明这里大杀特杀,那边则是大宋特宋……

  就像是谯并,在很辛苦的从道德经里面寻找出和当下相符合的礼仪规范,又从诗经和论语当中去印证其正确性,但是家里面的猪队友在他不断努力的时候,已经开始送人头了。

  而在长安,谯并还在憋着一口气努力推塔。

  要将道德经和上古之礼联合起来制定出『授经大典』,有两座塔是要推倒的,一座是老子的,一座是孔子的。

  在老子的《道德经》当中,对于『礼』是比较贬低的,和孔子儒家推崇『礼』,有很大的不同。

  当然,这或许是因为《道德经》讲的是道德,而孔子更多的讲『仁礼』的原因。

  孔子认为在『道、德、仁、义、礼』当中,最重要的是『礼乐制度』与『礼乐观念』。孔子也在这两个方面上,做了最多的努力,也成为了代表他的思想体系中核心观念。

  礼乐文化以礼为主,以乐为辅,是从周王朝之中,从部落的父系文化当中传承演变而来,逐步形成的典章、制度、仪节、习俗,包含了周人的习惯法和道德律。

  随着周人进入奴隶制社会,周礼中原始的平等民主因素逐渐澹化,而等级制的内容不断强化,但有一点是始终一贯的,即血缘关系的纽带不断,家族组织与社会政治组织合一。武王灭商之后,周成为『天下共主』。为了统治广大的黄河和淮河流域,周公对周礼进行一番改革,这被称之为『制礼作乐』,并且随着周王朝的推广,使华夏社会在殷周之际,发生了一个巨大的变化。

  所以『礼』是错的么?

  并不是,至少不是以简单的对错来区分的。

  老子表示不要礼,因为礼是向下的,而是要讲上德。

  孔子则是表示上下都要礼,而且还要有规矩。

  儒家之礼,有两个重要原则,其一为尊尊。就是把人区别分为许多等级,并保持低贱者对尊贵者的尊崇,承认贵族的特权。

  尊尊首先是尊君。

  另一重要原则是亲亲,即对亲族的爱,它包括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根据亲亲原则,家族利

  请收藏:https://m.shw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