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五百七十章 迥然际遇_兴汉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公约束部众,不得肆扰黔首,倘有桀骜者,休怪我不讲颜面。”

  众将轰然唱喏。

  汉建安三年十二月廿五。

  冀州,甘陵国。

  一柄长剑安静的横放在年轻人尊贵的膝上,即便经过洗刷,剑鞘上仍不可避免的留下了永久性的划痕,它本是东海产出的上等鲨皮所制,缀以珍珠碧玉,暗绣龙纹,像是一条蛇的身子。充当剑格的白玉已被磕破一角,美人老去,宝剑折锋,凡是见到这样的场景,谁都会忍不住心生叹息。

  皇帝也不例外,他轻轻抽出一寸剑刃,剑光宛若月光秋水,从鞘中倾泻而出,即便剑刃上有几处缺口,也不改此剑的锋利。他叹息道:“确实是好剑,只惜铸它的良匠无名,再难觅到了。”

  说着,他便将这柄伤痕累累的剑收回鞘中,随手抛给穆顺。

  “淮南大胜,二袁已平其一,青州、幽州屡有进展,不日将捷报频传,兴复大功,将毕于一役,臣等谨为陛下贺。”侍中荀攸恭声说道。

  “越是这个时候越不能掉以轻心。”皇帝面无表情的说道:“至少得等邺城、青州传来克复的消息,我军方可东进。尤其是邺城,此地在我军西面,一旦东讨南皮,邺城将成我背后之患。这个钉子一日不除,我军就一日不能放开手脚进攻南皮,而且渤海、青州还有不少袁绍部众,我军亦不便西进邺城、更不好北上拿下安平。如今卡在甘陵这个地方,倒是动弹不得了。”

  “此战之关键,首在邺城。”荀攸轻声说道:“而邺城之得失,却要放眼整个冀州,不然单凭张辽等万余兵马也是巧妇难为。”

  随着袁绍大败奔逃,一时间刘虞高歌猛进,不费吹灰之力就在当地豪强的响应下接连收复中山、博陵、赵等郡国,就连巨鹿、安平等地长官、豪强也在殿前羽林郎鲁肃的游说下纷纷向皇帝投来请罪表。只是冀州表面上是基本归附,实际在地方上仍由那些豪强故吏所把持,这个时候皇帝只要发出一个亲和的态度,冀州惶恐的人心立时就能镇静下去。

  “冀州士人,我已征辟不少,但多是抵触吏治科的制度,不肯屈身奉诏。”皇帝有些不悦的说道:“吏治科自创办至今,荐举士人概是如此,已成定例。每年策试通过的士人,无论治民理政还是处理烦剧,都是卓有政绩,远比当初但闻贤名,便径给一官的效用要好。如今怎的就没有人明白这个道理?只顾自己的体面?”

  吏治科创办的因由是给那些从关东荐举、征辟来的士人们熟悉关中朝廷的种种新政,好让他们提前适应,这样授官莅任时不至于手足无措。而且在吏治科教导的过程中,皇帝更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施加自己的影响,并利用最后的考核来确定这些士人能否接受自己的新政,这也是一种筛选。

  

  请收藏:https://m.shw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