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五章丨诏旨夺权_兴汉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辅政大臣这三者都是幼君在位,暂代皇帝理政的人,具有公认的合法性。但现在皇帝的情况很特殊,名义上的嫡母、太后何氏、实际上的生母王美人以及外戚大将军何进都已经死了,而孝灵皇帝更没有留下辅政大臣,所以理论上谁也不能代君理政。

  董卓依仗权势代为掌国,也是名不正言不顺,如今董卓身死,王允势力又没达到一手遮天的地步,这正是皇帝要抓住的漏洞和机会。

  皇帝提出的一连串问题,赵戬一个也不敢回答,他独自一人承受着皇帝的怒火,头都不敢抬起来。

  其余人等也被皇帝这突如其来的威势给吓到了,皇帝不给他们思考反应的时间,趁胜追击:“拿笔墨诏板!”

  穆顺想也不想就知道皇帝是在命令自己,他刚才亲眼见证了皇帝是怎么在咄咄逼人的尚书们面前,凭借一问一答,须臾之间就使局势大变,甚至还稳占上风。

  他心里又是激动又是敬佩,赶紧从地上爬起来,跑到最近的一张桌案上抓了一把空白竹简,与笔墨一起摆放到皇帝案上。

  皇帝拿起彤管,正欲下笔,一时却犯了难。

  他这几天学习汉朝礼制,知道皇帝下达的命令分四种,分为策书、诏书、戒书和制书;每种都有其各自的功能和使用范围,比如制书是除了玉玺以外,还需加盖尚书令印,此时尚书令印早已被录尚书事的王允寻机从士孙瑞手中收走,一来一回不仅耽搁时间,还会出现意外的变故,所以不可取。

  而策书又是用来下发诸侯王和三公的,功能上不适用;戒书则有告诫之意,无法完全体现皇帝要拿回批奏权,正式干预朝政的意图;所以思来想去,皇帝还是选择了用诏书的形式。

  想好措辞之后,皇帝在长约一尺一的竹简诏板上写下他穿越以来的第一份诏书。穆顺随后从符玺郎祖弼手上接过皇帝行玺,加盖之后,这份诏书便成了具有合法性的正式诏令。

  尚书台的尚书们见此,知道事情已经难以挽回,此时他们想的是该怎么面对皇帝以后可能会对他们进行的报复,这种事情往好了说是为君解忧,往坏了说就是擅权揽政。

  是好是坏都得看皇帝的意思,更何况除了皇帝,得知此事的王允必然会对他们进行更为严厉的训斥,这是让所有尚书都头疼不已的事情。

  穆顺受到允许,拿起皇帝刚写好的诏书大声读道;“告司徒、录尚书事允、太尉日磾、司空嘉,及诸卿各府。凡臣民奏疏,事无巨细,令无缓急。或亲拟诏旨,或交由台阁,概由钦阅,皆为朕决。往事已矣,朕不咎其过,而卿等务自省也。”

  大致的意思是说以后所有的章奏都要先给皇帝过目,然后再移交尚书台依皇帝的意思拟旨,以前做的事情皇帝不会追究了,只是要各位大臣心里清楚,知道反省就可以了。

  这诏书可谓是宽宏大量,尚书们都放下心来了,知道起码有这份诏书在,皇帝这边是不会怪罪他们了。

  穆顺读完之后,皇帝立即指派侍中杨琦与穆顺一同出去,到三公九卿等官员衙署宣读这份诏书。必须在今天之内,要让满朝文武知道皇帝不会甘心循规蹈矩的熬到成年再掌权。

  这道诏书一下,等于是正式宣告皇帝走在台前,今后无论是关西还是关东、亦或者别的什么势力,行事谋划,都不能忽视皇帝的存在。

  请收藏:https://m.shw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