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19章 海禁之议_大家请我当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由开口赞道。

  那张胖子本就是张顺嫡系,如此又立下如此大功,加官进爵本就理所当然。

  只那黄孙茂不过是一介副使,此战又不曾立下多少战功,便受如此重用,确实有些出人意料。

  “伱不懂。”张顺闻言摇着头笑了笑,“有了这支水师,不但能保天津、辽东和登莱无虞,而且还有莫大的利害!”

  “利害?”高起潜听到此处,不由心思一动,连忙开口道,“对了,殿下,张胖子还送了一人唤作吴延忠。”

  “他声称是陈洪范的赞画,又是王徵王先生故旧,故而想面见殿下。”

  “哦?那就见见吧!”此人既然识得王徵,莫非是“西法党人”不成?

  张顺想到此处,便点了点头,同意了。

  不多时,待诸女退到屏风后面,那赞画吴延忠便在高起潜的带领下,走了进来。

  “罪人吴延忠,见过舜王殿下,殿下千岁千千岁!”吴延忠老老实实向张顺三叩九拜道。

  “听说你要见我?不知何事?”张顺直接开口问道。

  “罪人本是孙抚军孙元化的赞画,与王徵王先生关系颇睦,那陈洪范首级正是罪人所获。”吴延忠连忙开口道。

  “然后呢?”张顺面无表情的追问道。

  你搁我这拉关系呢,就这点小事也值得浪费本王时间?

  有些话吴延忠本不想说,眼见这一套话术根本不好使,不由急了。

  他连忙继续道:“罪人往来辽东、登莱多年,颇识其巧,请为殿下言之。”

  “哦?”张顺听了这话,不由感兴趣了起来,这才道,“有劳了!”

  那吴延忠一看张顺来了兴趣,不由继续道:“辽东、登莱、京津、东江、朝鲜俱为一体,盖水路相通也!”

  “江南之米布,北方之药材铁器,可由登莱而京津,登莱而辽东,登莱而东江,东江而朝鲜,货殖之利,不下福广。”

  那吴延忠说到这里,不由停了下来,偷偷是看了张顺一眼。

  “本王晓得,你继续!”张顺明白他的心思,不由点了点头道。

  这吴延忠虽然说的吞吞吐吐,但是作为后世来客的张顺一下子就明白了他的意思。

  从登莱、天津至辽东、东江、朝鲜乃至日本,是北方的一条海上贸易航线。

  这条航行可能比不上南洋航行潜力远大,但是他终究是一条贸易航线,其中利润依旧十分丰厚。

  那吴延忠见张顺“不懂装懂”,不由大喜,连忙继续道:“昔日明廷用兵数十万,耗饷数千万,不能灭鞑虏者,盖由此线相通也。”

  “殿下若是有心,可使罪人专管此事,让其片帆不得入海,保证不出一年半载,鞑虏解甲倒戈,以礼来降!”

  “嗯?”张顺正听的津津有味,怎么也没想到这厮突然话锋一转,由贸易转到海禁上去了。

  原来这吴延忠身为山阴吴氏的代表人,常年参与这一条航行的贸易,获利颇巨,他当然不肯把这条航行让出来。

  但是如今义军兵锋极盛,无论登莱、东江还是辽东都岌岌可危,将要或者已经纳入到义军麾下。

  所以他这才拿陈洪范作为投名状,前来拜见张顺,试图继续掌控这一条贸易线。

  他的策略很简单,就是欺负“土包子”、“泥腿子”张顺不懂贸易,鼓吹以海禁。

  海禁者,禁人而不禁己耳!

  只要海禁一出,朝廷不得征税,其他竞争对手不得入海,他们山阴吴氏便能彻底垄断这一条贸易路线。

  “海禁?为何要海禁?”张顺不由笑了,“本王听闻无农不稳,无工不强,无商不富。”

  “今有这一条贸易航线,正是大力发展之际,如何谈海禁耶?”

  糟了!

  吴延忠听了张顺这话,顿时脸色大变:这是碰到懂行的了!

  请收藏:https://m.shw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