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69章 她分得清孰轻孰重_孤非良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去找人寻找文书,宋沅就在屋里等着,过了许久,司徒拿着一本文书进来,细细看了一遍后坐下来说道:“文书上写的不是很清楚,也怪不得下面的官吏驳回了,此事,只怕还要殿下细说才行。”

  写的不是很清楚?

  宋沅觉得不应该啊,金城郡丞每次给自己的公文写的都很详细,他没必要在呈报朝廷的文书上这么粗糙才是,可她又不方便提出瞧一瞧文书,只好顺从了司徒的意思。

  “这还是年前的事了,我的本意是去找找看有没有从西域入关的种子,意外发现种子店新进了南方的种子,一番询问后得知数量和种类都不少,经过调查,确认这些种子就是用来换取棉花的。

  客商运粮进西北换取棉花,金城郡是必经之地,在此处若是能以棉花换取百姓需求量更大的种子是桩极为划算的买卖,所以大多客商都会选择将棉花置换成种子,这样一来,大批棉花就会被拦停在金城郡。

  既然种子可以走私到金城郡大摇大摆的售卖,那棉花自然也能运往南方,南方士族小国历来追捧丝绸攀比成风,如今棉花比之丝绸更为轻厚保暖,还不似兽皮麻衣那样粗糙,所以价钱极高,虽比不上丝绸价贵,但也是奢侈物件。”

  司徒点点头:“若真如此,与南方通商不仅能用棉花大赚一笔,还能换取更多的种子充实大魏农耕。”

  “是这个道理,不过现在的问题时,棉花的产量提高的很慢,别说寻常百姓,便是满足军需,都还需要四五年时间,若是此时以棉花为契机来打通两方壁垒,只怕大魏内部想要棉花自给自足就得延长许多年。”这是宋沅的顾虑。

  她始终没忘记自己寻找棉花的初衷就是让百姓可以抵御严寒,这个过程虽然漫长而艰苦,但最少第一年的结果是好的,这个时候,她不希望出现其他事来打乱这个节奏。

  而且她太清楚权贵富豪的心性了,他们哪个不长了一副饕餮胃?即便在严格划分棉花分配的前提下,他们都有千百手段来满足自己,必要等他们吃饱喝足了,才会从指缝里漏一点出来给百姓沾光。

  这种情况下,若是再与南方合作,那百姓就更没希望沾到半点油水了。

  但南方的种子对大魏来说也很重要,即便地瓜在乐平种植成功后,如今产量连年增加,已经最大程度的缓解了大魏粮食不足的窘境,但地瓜终究只是粗粮,百姓不可能以其为食,总得往人人能吃上小麦粟米的方向努力才是。

  司徒依旧只是点点头:“虽说会让棉花惠及百姓增加难度,但种子对大魏农耕的帮助可不小。”

  “司徒大人言之有理。”宋沅没有反驳,孰轻孰重她还是拎得清的。

  司徒将文书拿在手里:“这份文书已经送来数月,录存的档案也已经封了条子,下官

  请收藏:https://m.shw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