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44章 围魏救赵?_我,大明杀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拿别人的功劳说事儿。”

  “你能跟我比?”

  按照辈分来算,朱橞应该是朱瞻壑的爷爷辈儿,朱瞻壑也应该称呼他一声十九叔公,或者是十九爷爷。

  但对这位十九叔公,他还真没有多少的尊敬,仅存的一点也只是辈分所带来的而已。

  “请问您,您为大明做过什么?”朱瞻壑靠近牢房的木栅,脸上满是嘲讽。

  “洪武二十八年就藩宣府,洪武三十五年(注1)改封长沙,什么功劳都没立下过,倒是在封地上目无法纪、侵吞赋税。”

  “是,皇爷爷靖难的时候你的确是开了金川门,迎皇爷爷进京,但然后呢?”

  “你不会觉得你不开这个金川门,别人就不会开了吧?李景隆呢?你不会觉得当时你所掌握的兵力能和李景隆相比吧?”

  “你不开,李景隆不会开?”

  “或者,我是不是该问一下,当年开金川门的会不会是李景隆?你只是看到大势已去,所以附和了一下……而已?”

  朱瞻壑的话可谓是丝毫不留情面,直接解开了谷王朱橞最不容人触碰的伤疤。

  谷王有功?这的确是真的,但也很有限。

  事实是个什么样子的朱瞻壑并不清楚,因为当时他年纪还小,虽然思想是成年人的思想,但是嘛……

  没人会在小孩子面前谈论这个,再说了,当时的靖难有多乱?别说带着孩子上战阵进攻金川门了,就算是议事都不会在孩子面前,因为孩子都在大后方。

  就像电视剧里朱棣进应天带着朱瞻基,还在皇宫屠戮建文旧臣的时候来了波教育那一幕一样。

  历史上有没有那一幕朱瞻壑不知道,反正他这一世是没有遇到,因为当时他还有朱瞻基都在后方。

  不过也正因为这样,朱瞻壑反倒是对谷王打开金川门这事儿抱存疑态度。

  别的不说,就说李景隆吧。

  就从靖难时间开始算起,李景隆可以说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也正是因为靖难之役中的战绩,让他被称为大明第一代战神。

  但就是这样的李景隆,先先后后让建文帝损失了数十万的大军,但建文帝依旧没有治他的罪。

  而且,当时还是方孝孺、御史大夫练子宁、宗人府经历宋征、御史叶希贤等人都纷纷上书,请诛李景隆,建文帝都没有搭理。

  在建文朝受到如此信任和优待的李景隆,为什么在朱棣靖难成功之后被封为“奉天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而且自朱棣登基之后,朝廷每议大事,李景隆都位于班列之首。

  如果不是立了很大很大的功劳,朱瞻壑不觉得李景隆能得到这样的优待。

  除此之外,李景隆的最后结局也好像可以印证这一点。

  在靖难成功之后,先后有周王朱橚、刑部尚书郑赐、成国公朱能、吏部尚书蹇义、六科给事中张信等大臣弹劾李景隆,罗列了他至邸受赂、包藏祸心、蓄养亡命、谋为不轨以及阴谋叛逆等诸多罪名。

  这么多人,这么多条罪名,这才让李景隆被罢官夺爵,圈禁至死。

  而且,这么多人这么多罪名还不是一次罗列出来的,是先后三次,前两次朱棣都没处理,直到第三次,超过十余名官员共同弹劾李景隆,朱棣这才下令处理。

  是为了彰显永乐朝的仁慈,对待建文旧臣的优厚?朱瞻壑觉得没必要。

  在攻入应天的当日,对建文旧臣大清洗的时候,朱棣在建文旧臣心中的名声就已经烂了。

  挽回,能挽回什么?

  注释1:朱棣靖难之后,废建文年号,建文元年为洪武三十二年,后面的以此类推。

  请收藏:https://m.shw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