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23章 顺从,得以苟活_我,大明杀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所以,在几次商议之后,文官面对朱瞻壑的时候只感觉是面对着一个团成团到处乱滚的刺猬。

  他会时不时地伤害到你,但偏偏你手无寸铁,拿他没有办法。

  只不过,文官们没有想到,这还不是让他们束手无策,甚至是瞠目结舌的终点。

  永乐十四年六月初三,高棉和占婆国共同上书大明,请求内附。

  朝野上下一片哗然,文官阵营更是受到了剧烈的冲击。

  一直以来,儒家士子们都在宣扬以仁治国,以仁义感化那些番邦蛮夷,这种情况从大明立国开始就一直在持续,直到朱棣靖难的时候达到了一个巅峰。

  因为得位不正,朱棣只能选择这种方法。

  但现在,人们发现,并不是以仁治国才能让番邦蛮夷臣服,用武力也可以。

  而且,用武力似乎更高效一些。

  想想之前的兀良哈三卫,他们当初就屡次越境放牧,甚至都敢到大明的军事重镇大宁城下,胆子何其之大?

  后来,永乐皇帝御驾亲征,采用朱瞻壑所提出的简单粗暴的方式,直接将兀良哈三卫的贵族一扫而空,兀良哈三卫从此被朝廷派去的官员统治,彻彻底底的安分了。

  倭国就更不用说了,大明不仅再也没有出现过倭患,石见银山还给大明每年都提供百万两白银的收入。

  现在,又轮到占婆国和高棉了。

  就在朝野上下都一片欢庆,朝廷也准备下达诏书,同意占婆国和占婆国的内附时,事情却突然僵住了。

  应天府,皇宫,乾清宫。

  “诸位都有什么看法?”

  朱棣看着自己的大儿子,以及所剩无几的内阁大学士,开口发问。

  而这个问题的来源就在他的手上,那是一封奏疏,是朱瞻壑自素可泰发来的奏疏。

  内阁三杨和金幼孜等人都不约而同地低着头,一言不发,朱高炽也站在一旁捻着下巴,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他们沉默的原因是朱瞻壑在奏疏上所写的内容,让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办。

  现在满朝上下都在等着大明同意占婆国和南掌的内附,让大明的疆域范围达到汉人王朝史无前例的地步,但朱瞻壑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朱瞻壑的看法很简单,所谓的内附,不过是拖延时间罢了,最终的结果还是让他们自治,这和以前没什么区别。

  只是低了个头,就换来了苟活的机会,等待大明衰弱之后再次图谋更大的,这太便宜他们了。

  所以,朱瞻壑建议,内附可以,但所有官员全部撤掉,由大明派人治理,军队也全部解散,交给大明,此后无论是从朝廷派兵还是由朝廷在当地招募组建都和高棉和占婆国王室无关。

  最后,高棉和占婆国的王室举家搬迁到应天府,或者是朝廷所制定的地方,不再享有王室的封号和特权,由朝廷册封其勋爵,并且世代沿袭。

  总结一下,两个

  请收藏:https://m.shw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